城县结伴而来,世代相沿成俗。
庙会期间,西湖南北诸山与城内吴山各寺庙,香火最盛,烧香客络绎不绝,充塞寺庙,商买小贩,随处摆摊设铺,形成集市,集市上除供应日用百贷、饮食小吃外,以香烛及祭神用品为多,当中最富有声名就数同庆香市、天竹香市、吴山香市,此外此外,灵隐,岳庆、净慈寺、东岳庙等地的香市也颇为热闹,
易寒与楚留情跟随人群走着,他们不是香客,倒像个局外人,看着从各地前来进香的香客百态,由于灵隐寺就西湖边,近在市中心,两人一会之后便来到西湖边的灵隐寺,两人跟着香客进入灵隐寺,楚留情一边介绍起灵隐寺的历史以及人文趣事,进了寺门,殿中通道上下,水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有地则蓬,篷外有摊,节节寸寸,摊子所卖,从女子所用的胭脂簪珥,牙尺剪刀,到孩童嬉戏的玩具铃铛无不所涉,而最多当属烧香敬神的物品,香烛、铂纸、红纸、香囊种种。
两人游玩其中,感受这风俗惯例给自己带了见识的宽裕,不知道世事而以知天下变化,这点点滴滴无不关系民生百状,看似浪费光阴,实却增长见识,心中有天地才能处事有道。
楚留情笑道:“易兄,既然来了,我们也去拜上一拜”。
易寒应道:“心诚则灵,拜与不拜只是一个形式,时日不长,我们还是到别的地方转悠,多感受一下香山庙会带来的盛况吧”。
楚留情点头道:“也对,日不长,却不必在形式上浪费太多的时间,走,我带你去拱宸桥那边看一看”。
易寒问道:“拱宸桥有什么可看的?”
楚留情讪讪笑道:“这你就不懂得,你想不想看到江南最纯朴的二八年华女子啊。”一语之后解释道:“平时,良家未出阁的女子藏于闺内,难得踏出家门一步,也就难觅其娇容,待到这吴山庙会,却随家人一起前来进香,你见惯了大家闺秀,我带你去看看小家碧玉是什么模样”。
易寒哈哈笑道:“还有这好事。”确实如此,这大家闺秀他见过不少,这土生土长的农家小碧玉,由于易寒所处的环境却很少看见,至于他在豫州老家的小乡村的那些女子,却还是与这江南农家小碧玉有很大的不同。
两人往拱宸桥方向走去,沿途遇见前来进香的男女老少,云集各地方人家,途为之塞,一路香火,从灵隐寺而不绝断。
易寒看着形形色色,各式打扮,各行各业的香客,心中有种感觉,是什么力量,什么动力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做着同样的事情,大概是心中那份对美好的共同期待吧,家人团家安康,生活幸福美满。
楚留情问道:“易兄,你知道江南地区什么最出名吗?”
易寒看着迎面走来垂着头,却是因为极少外出没有见过世面而显得羞涩的农家小碧玉,哈哈笑道:“江南盛产美女”。
楚留情一愣之后也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易寒笑道:“易兄啊,看来你的本色不改当年啊”。
两人对视开怀大笑起来,楚留情缓缓道:“江南出名的东西不少”,说着掰起手指数了起来:“龙井茶叶、丝绸、大闸蟹、黄泥螺、霉干菜、紫砂壶、绍兴酒、金银铁饰锻造技术”。
易寒点了点头,楚留情这么说来,他倒一一能记起来,只是似楚留情这般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却是不能,只听楚留情指着这些香客问道:“这会你再看他们的衣着打扮,能想到什么呢?”
易寒笑道:“茶农、蚕农、渔民、粮农、酒农,泥匠、铁匠”。
楚留情点头道:“不错,这些香客多是苏、常、锡,杭、嘉、湖等地方的农户人家,一乡一村,结伙成队,乘香船来杭,拱宸桥一带,进香者以船为家,步行为主,生活节俭,自带糕粽果腹”。
易寒道:“路途遥远却也不容易,难为他们了”。
楚留情笑道:“咦,易兄此言诧异,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香客此行目的虽然是进香敬神,对于他们来说难道不是一种开阔见识的机会,进香之举岂又不是游玩休闲之举”。
突见前方一支队伍敲锣打鼓,像极了迎亲队伍,只见数个男子架起一根重达几十斤的大烛,左右架起黄、白布数匹,牵拽而行,一人举旗导引。
易寒问道:“这又是什么?”
楚留情解释道:“这叫舍幡,是蚕农的俗例,将此烛抬到寺庙点燃,再吹熄带回,作蚕房照明,以祈蚕花旺盛,而这数匹黄、白布就捐舍给寺庙”。
易寒笑道:“倒也有意思的很”。
楚留情道:“何以成俗却也无从追寻”。
这拱宸桥却也不近,两人步行走了好一会也却还没有抵挡,不过沿途形形色色的景象,两人不敢疲惫,倒是乐在其中,过来一会又见到一群肩挂黄包,手携香篮,腰糸红带,头裹白巾的女子香客,她们结群而行彼此窃窃私语,看样子也是结伙而来。
楚留情道:“这些都是茶农,至于未出阁或者已婚都没有什么计较,她们一天之内来回百余里,烧遍三山寺庙之香,名叫“翻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