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吴成因解读古龙> 第15章 S谈高考:又到一年仲永伤殇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S谈高考:又到一年仲永伤殇时(1 / 2)

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如下的古代的《伤仲永》的故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yé)?)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方仲永从天赋神童沦为普通人,这种极为离奇的个人经历,令王安石非常地伤感,极为感概,于是他黯然提笔记录下了这一件事。

我要说的是,这样的事情,又何止仅仅是发生在古代而已。几乎每一年,伤仲永的故事,都在你我的身边上演着。

今天是六月五日,又是即将全国高考的时节。约一个月之后,每个省份就会涌现了文科,理科各一名高考状元。总数约60多名。

能够在自己的所在省份超然夺冠,勇夺神圣光环,个人的天赋和实力自然是不可忽视。那么,问题来了:请预测一下,这60多个神奇小子,将来成长成为国家的大神级人才中流砥柱,这个成材几率有多大呢?!

答案是令人黯然神伤的!

因为,纵然是高考状元,天之骄子,他们最终成材的几率,依然是和买彩票中特等头奖的几率差不多。

按照中国校友会网给出的统计数据,以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后至今的数据,一共出了约3300名各省份的高考状元,皆是有名有姓有年份原始数据的各届历史考生。

以中国最高科学成就的两院院士为评选标的,这约3300人中,最终成为院士的,只有5个人。成材几率是0.15%

如果以全球科技界的最高标准,诺贝尔科学奖中的物理,化学,医学奖为标准,则成材几率是零,鸭蛋一个。

再来看看中央教科院的调查结果:

“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见《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页)。

要说行业领袖,例如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先生,就是典型的例子。

哇,这几十年,已经半个世纪了的中国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培养不出一流的绝品人才?!

无论个人是怎么愚钝,都能隐约知道我们的高考制度,是有极大的局部缺陷性的。正是我们的高考制度,造就了无数仲永们的悲剧下场。

中国有几百所大学,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没人能够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中的物理,化学奖。单纯以结果为论据,足可证明种子们的栽培方式大有问题。

自然,这些大学们是不会公开承认的,他们只会隐晦推诿责任地说道:“我们的栽培方式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种子们身上,原因是原始种子们不够优秀。”

反之,下层的高中学校和初中学校,小学学校,也同样会推诿责任地说道:“我们的种子没有问题,我们已经一路上竭尽所能,给大学们选拔和提供了最精品的优选种子。我们没有藏私。”

然后他们会互相踢皮球,谁也不觉得自己有错,自己应该承担责任。于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最后就毁在这帮鼠目寸光的人的不断彼此推诿中。

就个人来说,我是觉得中国的高考制度,是有些奇葩的,具体体现在三个地方。

其一:“看手相”选拔法。

中国的大学们,在选拔人才上,采用了“看手相”的特殊标准。他们会一本正经地拿出游标卡尺,量出每名考生们五只手指,也就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的总长度。然后,总数相加,总长度最长者胜出。他们据此甚至精确到了毫米,丝米,微米,纳米的精确度。

如果有一名考生的五只手指,全是和中指一样的超长长度。那么,这就是他们眼里的“天赋奇才”了!于是所有的大学们都会抢着要人,争个不可开交的闹剧就会发生了。

拜托,昔日的老祖宗们,不是曾经写下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祖训嘛?!我们五千年的遗传祖训哪里去了?!

以“看手相”的标准,来选拔高级人才,这个真的科学吗?!

俺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