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我掌华娱> 第三一二章:大事件(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一二章:大事件(求月票)(1 / 2)

【PS1:主线并未改变,依旧是华娱...但是这几年的华娱实在没什么好写的,主角发展到头也要寻找出路,写好莱坞是必然的,希望大家理解。】

【PS2:虽然几部电影都被写过很多次,但请相信老驴会写出新意。】

时间一天天过去,拍摄依旧在持续。

这几乎是胡一飞面临最大的挑战,拍摄已经持续了四个多月,才刚刚拍完三分之二。拍摄这一部大片,所要遇到的难题绝对超出他的想象,胡一飞感觉自己若再遭受几次折磨,一定会长白头发。所幸他还有个智囊团,遇到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时,甚至还可以询问卡梅隆。

其实真正拍摄的时候,遇到再多的难题,都难不倒胡一飞。只是电影中要准备的道具太多,一些细节必须反反复复的切磋商议,常常会一天时间点滴进度的往前爬。

比如Cobb在自己的梦里制造了一个能通往天堂岛的电梯,来储存自己的记忆。这个记忆的电梯在现实中是一个个独立的布景,它们都是真实的道具。比如顶层沙滩上的那个电梯,就是在沙滩上挖出一个大坑然后搭建的。

又或者是“彭罗斯阶梯”:任何对错觉略有研究的人都应该知道“彭罗斯阶梯”这个著名的透视悖论。

作为一个假想的无限循环阶梯,它在只能在二维上成立,一旦拿到三维空间里检验就成了一个自相矛盾的结构体。特效组参考错觉大师艾舍尔描绘的彭罗斯阶梯,在拍摄景地(前EA伦敦总部的大厅)里真实地搭建了一个从特定角度看如同无限循环升降的封闭楼梯。、

当然,从其它任何一个角度看,这个布景就会瞬间穿帮,因为它根本不是封闭的。利用这一点,剧中人物亚瑟得以形象地向阿德里安以及观众解释梦中的迷宫现象。

也许影片中只会截取一点胶片留用。

别看现在的票房大制作动不动就n百个数字特效镜头,数字特效组的地位其实是相当尴尬的:一方面他们是FX-driven(特效主导)影片的重要功臣,另一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应数字电影制作方式的好莱坞却并没有给他们应有的重视。

这点从特效组人员总是在片尾名单极其末尾的位置出现就不难看出。

稍微熟悉制作的人都知道,大部分摄制组在拍摄的时候很少考虑到原始镜头如何与视觉特效和谐共处,只是一股脑把他们拍完的东西扔给数字特效部门,这也是为什么数字特效经常被人称为“后期处理”。

这也是数字领域虽然名气大过天,却依然面临倒闭的现状。

当然,情况正在一点点地改观,而《盗梦空间》就是数字特效师的曙光——这次终于不再只是搞“后期处理”的了,在《盗梦空间》里胡一飞成功地让特效从开始到结尾,一直渗透到电影从前期到后期的整个流程中。

也许正是这部电影得到启发,才让数字领域的收购议程加快。

相比卖给一个不懂行的加拿大商人,卖给一个肯出大钱搞特效的电影导演,显然是再正常的选择。

终于在十月,胡一飞的团队报告了好消息,数字领域成功完成了完全收购。这笔收购议案正式达成对外公布的那一刻,震动整个好莱坞。

“大事件啊!”

作为全球最顶级的特效公司,数字领域。

曾经制作过,包括《泰坦尼克号》、《真实的谎言》、《夜访吸血鬼》、《阿波罗13号》、《第五元素》、《绝世天劫》、《后天》、《我,机器人》、《加勒比海盗》系列的顶尖特效公司。在好莱坞发展了十二年之后,被中国人收购了,成为私人企业。

无数媒体纷纷震惊不已,有一个好莱坞大牛转换了东家。

“数字领域突然被收购,到底是好是坏?”、“不是发展的好好的吗,前几天好在试图融资上市,怎么突然就被收购了呢?”、“盖伦Hu收购数字领域花费了多少钱?”……

而关于特效领域近些年一直在亏损的现状曝光出来后,也让好莱坞出现不小的震惊。不仅仅是数字领域,连工业光魔也跑出来诉苦。工业光魔的总经理对数字领域被收购发表言论,“也许被盖伦收购,对数字领域来说还是一件好事,电影特效化的大趋势看似与顶尖特效公司的收益成反比。其实特效行业是一个低利润的行业,创造了超卓的票房收益,特效贡献良多,但并没有参与分成的权利。我们一直试图发挥专长开辟新局面来扭转这一切。但问题是,有些电影投资的成本总是会轻易超过他们带回的利润。”

“也许无法找到新的出路,未来数字特效行业相继破产的还会有更多。”

中国国内也震动起来,纷纷猜测此举会给中国电影特效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好莱坞大片纷纷攻城略地的今天,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了特效的重要性,只是无能为力罢了。美国一直对他们的尖端特效技术形成封锁,而且即使可以使用好莱坞的特效,其他国家的电影,也没法如好莱坞电影一般疯狂的投入大资金。因为市场太过狭窄,投入太多就意味着亏本。

现在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