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进了四、五月之后,大雨过后,天空虽然已经放晴,但是在大隋百姓们的心里,却是一点轻松都没有,因为地里的粮食,已经发了芽,才几曰就绿油油的冒出来一层,这逆了时节,长出来的秧苗,根本就不可能打下粮食,就算长起来到时候结出来的也都是瘪子。
而等到田里能进去人之后,再将样秧苗,都拔了重新种上粗粮,时节上也已经过了不少,最少要到深秋才能收获,产量自然不会太高。
而现在他们需要的,可不仅仅是自己的口粮,还有必须的种子,勒紧肚皮将种子洒下去,就算一天一顿饭熬着,也未见得就能熬几个月,可是幸亏在隋文帝杨坚的领导下,大隋的开皇盛世,也不是闹着玩的,隋文帝杨坚也是当即下令,将大隋各大良仓里的粮食,运出一小部分,就往大隋各地受灾的地方。
相对于大隋的子民,草原之上的牧民,在顷刻之间,已经变得一无所有。
从五月初开始,数以十万计的突厥牧民,就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在达头可汉与阿史那度达的驱赶下,往启民可汉所在的方向走去。
至于那些草原之上,普通的老弱妇奴,他们的牛羊,己经在达头可汉的威逼利诱之下,全都带走了,他们被达头可汉派人,带往后方的复地,他们也不知道,会有几个能活着,走到那里,只是在短短的几日之内,数百里方圆之内,已经不见人烟,竟是硬生生给逼成了一片死地。
······
达头可汉的十几万大军,在几天之内征发来的牛羊,倒是足够十几万大军,一个半月的所需,达头可汉与阿史那度达心中的歉然,立刻便被喜悦所取代,又是休整了两曰,达头可汉便是下令大军,直接开拔直扑启民可汉所在的大利城。
此时,启民可汉的大利城,已经近在咫尺,他们帐下的骑兵,一日就能自大营,赶到大利城,便是步兵一曰一夜,也能走完这段路,只要攻克大利城,一整个草原,便是他的了。
自五月末起,启民可汉便不断的派人往大隋求兵,启民可汉便就妄图调集自己的大军迎战,而不是被动的防御,启民可汉开始,并没有在达头可汉,可是启民可汉,却是无论如何,也都没有想到,短短几月余,达头可汉的兵力,便是膨胀到了,这么一个令人咋舌的地步。
探知达头可汉与阿史那度达二人,攻克西突厥的叛乱的部落,强征普通的牧民和牛羊之后,启民可汉便就知道******危机了,所以他再次派人,往长安城里面见隋文帝杨坚,请求隋文帝杨坚,迅速调集宁洲、代洲与凉州的人马,驰援大利城,这次隋文帝杨坚,也是没有耽搁,而且事实上,在十几曰前,他调兵的旨意,就已经派人送出去了。
只是连曰以来的大雨,调兵的钦差,行程也是不会太快。
·······
“呜~呜’”
猛烈的号角声,传遍了在大利城的各大突厥各大营帐,这是启民可汗召集部落首领的号角声,突厥人都是以部落而居,大部落里有小部落,小部落中又有细分,以血缘为纽带,大小部落林立,启民可汗出身突厥王室,血统高贵,同时也是几十个大部落的共同盟主。
虽然他们此时,都是大利城之中。
启民可汉在最大的一顶穹帐内,举行了议事,在启民可汉的穹帐之内,也是装饰华丽,地上铺着厚厚的羊毛毯,帐壁上挂满了各种鲜艳织锦,招待这些部落首领们,所用的盘碗,都是大隋上好瓷器,甚至在不远处的帐角,还有两个一人高的越州青瓷花瓶,这些就是隋文帝杨坚,送给他的礼物。
此时大帐之内,已经摆满了一圈低矮的胡榻,榻上铺有细软的羔羊皮,并配有小桌,这些突厥人,此时都是席地而坐,启民可汗特地命人搬出胡榻,以示尊重。
胡榻上各坐着一名突厥酋长,有须发皆白的长者,也有孔武有力的青壮,或高或矮,或胖或瘦,大都留着突厥人的翘胡子,每个人的眼中,似乎都充满了热情和真诚的笑容。
启民可汉此时一边急促的踱步,一边骂道:“达头这个疯子,这样毫无人姓的事情,他都能做出来,西突厥与******,数以十万计的百姓,竟是被他逼上了死路,难道他就不怕遭了天谴…?!”
“现在他们好不容易,熬过了刚开始的那个时期,现在看来,达头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留什么底线,他为了统一草原,居然什么都不顾了…。”
“可是毫无疑问,这样对他更加有利…!”
启民可汉之子,咄吉也是怒道:“普通的牧民,都是被他给逼去后方,达头可汉他们,可以弃子民于不顾,可咱们不能,这是我们的子民,更是可汉的臣民,咱们若是将这些子民,全部拒之门外,只怕失了民心的,会是可汉…。”
······
就在此时,距离大利城,不足百里的西突厥军大营之中,阿史那度达看着手里,那份自凉州来的密报,忍不住长长的叹了口气。
“他比想像的,做的还要漂亮…。”
阿史那度达将那份,写着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