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和苏联为了对抗强大旭日帝国达成了暂时的联合,而华国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也随后加入了进去。于是消灭旭日帝国三国同盟最终形成了,最终的决战终于就要开始了。
不过由于美苏双方对进攻方案有着严重分歧,导致了联合进攻计划一在延期。苏联方面认为应该直接了当的集中力量直取东京干掉天皇就能结束这一切。而盟军方面却认为苏联的计划太过天真,伤亡太大,而且有严重的冒险主义倾向。盟军更倾向于稳扎稳打,慢慢的肢解旭日帝国的所有力量,一点一点的蚕食对方的地盘,利用自身强大的争工业能力慢慢的消耗对手的战争潜力,直到最后完全占领旭日帝国本土为止。
双方的计划都有一定道理,不过由于出发点不同,导致了制定的计划相距甚远。两国高层为此争论不休,直到华国拿出了进攻台湾战斗的一段视频和战役相关资料后,盟军方面的态度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毕竟要是按照自己的那种打法,联军所遭遇的不仅仅是忠于旭日帝国天皇的百万正规军的殊死抵抗,还将遭遇数千万忠于天皇的帝国百姓无穷无尽的袭击。到时候战场上将不会有真正安全的后方可言。而且战争将会变得旷日持久,将会有无数的年轻士兵因此战死的异国的土地上,为此付出的代价实在高到让人难以接受!
最终三国在汇集了已知所掌握所有情报后共同制定一套更加全面合理作战计划,随后三方的部队为此开始全面集结。而集结点正是盟军在太平洋的据点珍珠港。经过了数日的漫长等待三方联军的部队经过了漫长而又危险的航行终于在港口内完成了会和。紧接着由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大国最终的联合远征舰队终于出发了,而它们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拿下旭日帝国首都东京并干掉天皇芳朗,彻底解决旭日帝国这一困扰这三国安全的最大威胁!
与此同时为了达到战役的突然性,欺骗干扰旭日帝国的战略判断。在总进攻的头几天,苏联方面在空军指挥官夏娜的指挥下,库页岛上集结的三个集团军二十余万人对岛上驻扎的旭日帝国部队发动了全面空袭,紧接着地面攻势全面展开。而远东舰队也派出数百艘各型主力舰艇进行火力支援。
而华国**方面也集中了重新整编的3个野战军15万人对盘踞在朝鲜半岛的旭日帝国残兵发动突袭兵锋直至朝鲜。而在大连旅顺军港停泊的渤海舰队也尽数出击,并游弋在黄海海域。随时准备加入朝鲜战局。
此外盟军也派出了大量世纪轰炸机部队与更加先进的先锋武装炮艇机在阿波罗制空战机的掩护下,对冲绳地区的旭日帝国驻军进行着大规模的轰炸,似乎在为附近游弋的一支盟军舰队护送登陆部队进行着清场准备。只不过不知为何这些行动居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实在让人非常奇怪。
再说说现在的旭日帝国,虽然在这段时间内得到了喘息之机。可是这并不能改变现在的攻守形势。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了战略资源的过度消耗,而其在世界各个战区的大规模战斗进一步的消耗国家的战争潜力,而最终在遭到了前美国总统霍华.阿克曼对其本土疯狂的太空激光扫射后,几乎彻底毁灭了帝国近百年积攒起来的强大工业制造能力。
帝国海军在战争中的严重损耗,导致了原本畅通无阻的海上运输线危机四伏,缺乏足够护航舰艇的旭日帝国运输船队成为了苏军阿库拉潜艇部队的最佳猎物。无数满载这钢铁,煤炭,粮食等各种战略物资的运输船在返回的途中被一艘一艘的摧毁。不过奇怪的是在战后苏联潜艇部队上报的摧毁数据与旭日帝国解密的损失数据相差了将近50万吨的缺口。
这些船只究竟遭遇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在这段水下破交战其间华国各大港口内的大部分潜艇却不见了踪影。当然了他们究竟是出海训练还是干了一些别的什么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和华国政府知道了。
在海上生命线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旭日帝国国内的形势一日不如一日,物价更是一翻再翻。特别是粮食的价格已经到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步了,各种物资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消耗着。而帝国本来就是一个严重依赖海上贸易的国家,几乎所有的重要资源都需要进口。一旦失去了海上贸易这条生命线,帝国几乎什么也造不了。
更糟糕的是帝国本土的粮食产量根本无法满足自给自足,并且缺口十分严重,而这又导致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剩下的粮食不论如何分配终有人无法挺过漫长的寒冬。受此影响国内的物资最终不得不采取战时供给政策,限制粮食等重要生活物资的供应量。
此时就算三国联军不发动总攻,继续进行水下破交战,恐怕长此以往下去帝国的崩溃也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对方只是利用军事高压政策强行压制住了老百姓们的不满情绪,一旦粮食存量消耗殆尽,无法保证民众的最基本生存需要,那么各地的叛乱终将无法避免。此外帝国冷血无情的撤军政策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
最终的决战不可避免,而旭日帝国利用仅有的资源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对方通过潜伏在苏联内部的仿生人间谍得知了三国联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