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残汉逐鹿> 第二三三章 祸国殃民天师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三三章 祸国殃民天师道(1 / 2)

有行事稳重,为人谨慎的徐晃在益州前线掌控大局,韩俊很放心。所以他的目光,自然也就转回到了汉中。

之前按兵不动,只是因为要给庞義挖坑,如今庞義已然入彀,自然就没必要继续留着张鲁了。

益州兵在南郑城下吃了大亏,前车之鉴摆在眼前,韩俊自然也不敢有半分的疏忽大意。阳平关与定军山没有遇到太顽强的抵抗,却不代表攻打南郑也会一样轻松。

南郑没有阳平关那般险峻的隘口,也没有定军山一样复杂的地形,但是南郑城中有张鲁!

张鲁在汉中,以道理政,以道治军,将他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形象。所以,有他在的地方,精神有了寄托的汉中兵,便会爆发出无比强悍的力量。益州兵的惨败,一方面是因为准备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何平与张愧的横空出世,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张鲁。正因为张鲁的存在,汉中兵才会变得无所畏惧。所以,想要攻取南郑,首先就必须要拔除掉张鲁对汉中兵的影响。

可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韩俊与郭嘉商量了半夜,可最终还是没有商定出万无一失的策略来,只能是失望的长叹了一口气,满脸不忍地道:“我实不忍心效法当年皇甫嵩的所作所为,可是如今看来,除此法外,又并无良策。”

郭嘉咬咬牙道:“唯有杀鸡儆猴,方能永绝后患。主公若想要汉中长治久安,也只有如此了!”

韩俊苦恼地摆摆手道:“皇甫嵩当年在广宗杀的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可此后数年甚至十数年,黄巾余孽仍然前赴后继,由此可见,此法也并非万全之策!”

郭嘉眯着眼睛摇了摇头,“话虽如此,可细想来,这些年来的黄巾余孽多是活动于中原青徐等地,在河北却几乎绝迹。也就是说,皇甫嵩当年之举,还是有效果的。”

“你们不能这样做!”

韩俊挑了挑眉,一脸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这个张玉兰,还真不是个安分的主,没想到黄忠那样的本事,都看不住她。

郭嘉啼笑皆非地摇了摇头,站起身来拱拱手道:“夜已深了,我就不打扰主公安歇了。”

韩俊拉住郭嘉,朝着门外闷哼一声,“有话进来说,不要偷偷摸摸的像做贼一样。”

张玉兰满脸灰暗,目光呆滞地走进来,瘪了瘪嘴,似乎在努力控制着不让自己哭出来。

韩俊努努嘴,示意郭嘉重新坐下,这才开口问道:“说说吧,我为何不能那样做?”

张玉兰终于还是没忍住,“哇呀”一声哭了出来,猛地跪倒在地,哀求道:“汉中苍生百万,天师道徒只有不到十万人,大将军你不能滥杀无辜啊!”

韩俊皱眉厉声道:“我刀下从来不杀不该死之人!”

张玉兰深吸了一口气,壮着胆子道:“可是,大将军刚才明明已经动心了”

“没错!”

韩俊沉声道:“若是有人执迷不悟,我自然不会手下留情!”

张玉兰辩解道:“可是,天师道教人向善,道民之间互助互爱,与黄巾贼全然不同,又岂是大将军口中的执迷不悟之徒?”

韩俊冷笑道:“我且问你,可知天师道来源于何处?”

张玉兰立即答道:“天师道乃我曾祖道陵公所创,汉安年间,他老人家厌倦了官场的纷争,辞官致仕归隐于山川秀丽的蜀地,历时两年著老子想尔注,以黄老之学为本,以道德经为典,创天师道,传于巴蜀。”

韩俊点点头道:“说的没错,那我再问你,可知太平道之来历?”

张玉兰贝齿轻咬,为难地摇了摇头。

韩俊表情漠然地问道:“是不知道,还是不能说?”

郭嘉笑了笑道:“我来说吧。太平道,与天师道一样,来源于黄老之说,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多巫觋杂语,以符水疗病,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便已有众徒十数万。所以,在我看来,天师道与太平道虽有不同之处,但归根溯源,却并无二致,皆是邪教无异。”

韩俊补充道:“还有一点,张角遣弟子使于八方,以方为单位组织教徒,每方皆设渠帅统领。而汉中天师道,则是以治组织教徒,以祭酒统领。两者之区别仅在于名称不同,而其意近乎雷同!”

“不会的,不会的,我兄长为人豁达宽厚,慈悲善良,绝不会做张角那样的叛贼!”

张玉兰尖叫着捂住了耳朵,不敢再听下去了。

历史上,张鲁最终的确没有反,而是归顺曹操之后,便安分守己地呆在北方传教。但是,韩俊却不敢冒这个险。

无论现在的天师道,是教人为善还是唆使人作恶,在韩俊眼里都没有任何的区别。邪教如果没有披上伪善的面具,也根本就不可能发展壮大。恐怕当初张角刚创立太平道之时,也未必就有反心,最后之所以揭竿恐怕更多也是因为被自己掀起来的洪流推到了那个地步,而身不由己罢了。

韩俊又皱着眉头想了想,冷森森开口道:“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到万不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