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天生九号> 243.传中球战术的前世今生(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43.传中球战术的前世今生(中)(1 / 2)

(补更第一章)

埃尔夫·拉姆塞爵士于1966年用“无边锋战术”率领英格兰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捧起世界杯冠军奖杯。在世界杯之前的1965年,拉姆塞爵士就曾经说过:“让两个球员始终站在边路的战术太奢侈,最终会让球队如同九打十一。”但是他的战术没有得到延续。

英格兰人对于传中球的偏爱一直延续到了新千年——遥想10年前,英格兰球队依然不肯求变,或者每次改革都是浅尝辄止,每支球队都会为了一名左脚边锋使尽浑身解数。

即使在现在,虽然传统边锋的生存空间已经被伪9号和逆足边锋蚕食殆尽,但英格兰的孩子们依然从小就练习传中脚法,其重要性仅次于射门训练,而且英格兰国家队在最近9场重大比赛中取得的进球都来自于边路传中。

不过这也没什么可丢人的,传中可以作为行之有效的进攻手段,至少是有时候,传中球战术甚至可以被一些球员以及球队演绎成一门艺术。

2012年欧洲杯英格兰对阵瑞典的比赛中,安迪·卡罗尔接杰拉德的斜长传一记气势雄浑的甩头攻门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而两年后英格兰对阵乌拉圭的比赛中,韦恩·鲁尼接格伦·约翰逊传球于门前冷静推射扳平一球也来自于由约翰逊发动的边路突袭。

传中并不代表着绝对的高举高打,事实上鲁尼在圣保罗的进球证明了传中并不一定非要让球离开地面。

那些不信任现代足球数据的人很不赞同所谓的“第14区域”。尽管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像是埃德·伍德的低成本B级片。但是这个概念在现代足球的教练圈子里可谓越来越火。

如果你把整个球场划分为18个区域——别问为什么,划分一下区域也没什么不好。14号区域就位于对方腹地的中央地带,基本上那里就是一处“凹穴”……等等,我先保证这不是什么荤段子。言归正传,教练员们会鼓励他们的球员进入这个区域寻找破门机会,而不是将球分边然后送出一脚传中。

14号区域的理论基础并不牢靠,而且这个理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已经有15年历史了,而且资料取自1998年加冕世界杯冠军的法国队,当时法国队以中路进攻为主——因为当时的法国队缺少顶级边锋,但他们却拥有齐内丁·齐达内。

就像雷普利说的那样:“其实这并不难理解。”

但是统计数据往往更加直观。从2006-07赛季到2013-14赛季,英超球队场均有18次运动战中的传中,在这18脚传中球里,只有4次能找到自己的队友,并且能转化为射正球门的次数则要更少。

你不会忘记刚才我们那个92脚传中才得到一粒进球的分析,这意味着大概每5场英超比赛中才会有球队利用传中进球。

这比率真不怎么样,不是么?德甲联赛场均只有9脚传中,但凑巧的是,德国人却能打进更多的进球。

有一项研究声称传中球战术让球队的进攻变得低效,摒弃这种战术将使每个赛季多产生300粒进球。

不可否认,这种说法或许有些许道理。

即便如此,传中确实没有往日那般犀利了。

12年前,在英超赛场上大概能有三分之一的传中球能找到自己的队友。但是现在,这个概率只有五分之一,大卫·贝克汉姆也正好是在12年前离开了英格兰,不不不,应该和这个没什么关系。

传中成功率锐减的原因之一便是单前锋的盛行。禁区内攻击手的人数总是少于防守一方的,而单前锋战术更是让这一人数比例趋于极端。中锋在对方腹地的孤立无援也意味着边路球员必须打进更多的进球,他们的职能也不能紧紧局限于传统边锋,而是要更接近于拉到边路的中锋。

比如阿森纳的丹尼·维尔贝克、曼联的安东尼·马夏尔或者埃弗顿的阿鲁纳·科内。

然后逆足边锋开始兴起,相对于传统边锋专职于送出传中,逆足边锋倾向于移动到中路或传或射,战术上要求他们利用内切参与进攻。

现在的边锋不能只会传中,如果一名教练手上有一位懂串联、会制造空间、擅长直塞身后而且能得分的球员,他还要一个只会传中,并指望着能在对方腹地5、6个球员中找到自己人的球员干什么?

传统边锋,说起来就像是那些穿着破旧皮夹克嘴叼着大烟斗的老家伙们似的,越来越被这个时代边缘化了。

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安东尼奥·瓦伦西亚被改造成边后卫,而昔日的热刺快马阿隆·列侬在埃弗顿完成了进化——他在从1月到3月的总共10场比赛中打进了6个进球,创造了他职业生涯的新高。

如果边锋们必须面对适应或被淘汰的抉择,那么后卫们也是。阿森纳传奇中卫马丁·基翁在枪手最后一次夺得英超冠军的2003-04赛季是球队后防线上的领军人物,他认为尽管后卫们在数据上占有优势,但很多防守球员依然无法阻止对方的传中。

“现在球队更多的使用单前锋战术,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