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让几百万人口继续待在窝棚里总不像话,他希望能在1946年底前基本解决迁徙人口的居住问题,并在194年底前完成所有工人新区的社区建设——这就需要发展建材工业、家居用品工业。
对这一点意见,政治局分歧很大,斯大林本人一开始也不赞同,不过库茨涅先斯基事先在私底下和他交换过意见——认为党目前领导战争遭受了挫折,且暂时没有办法反败为胜,要想重新赢得人民支持,必须要从改变人民生活上下功夫,然后再谈得上其他。
他说的话很露骨:“假设再苛压人民不顾一切发展军备,一旦弗拉索夫匪帮打过来,人民还会不会跟党走就不好说了……”
这个提醒当时就让斯大林吓出一身冷汗,也让好几个政治局委员捏了把汗:话是没错,但说这种话怎么看都有“政治不正确”的嫌疑。
经过他的耐心说服和解释,政治局最终基本通过了“综合平衡”的设想,打算制定国民经济恢复“三年计划”来着手完成,并明确由库茨涅先斯基本人带领经济恢复委员会负责统筹完成——伏罗希洛夫只负责军备领域工作。
至于引入美国资本发展特别区建设,发展对华贸易和工业输出也是库茨涅先斯基一揽子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惜着力推动这个方案的库茨涅先斯基本人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因为在东俄国民经济经过千辛万苦恢复后,就会有一场又一场批判等待着他——“悲观”、“动摇”、“妥协”的帽子不扣他扣谁?
会议开到最后,莫洛托夫悄悄送上一则消息:……希特勒后天开始要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昨天他在东普鲁士视察国家农场时谈到了我国俘虏和劳工问题。
“他怎么说?”
“一旦斯大林按规定完成裁军并履行条约义务,战争期间被我国俘虏的红军将士将予以陆续释放,没有战争罪行的普通官兵将优先释放,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他们可以去布尔什维克统治下的东俄,也可以去孟什维克的西俄,可以选择去波兰,或选择去德属东、西非,还可以继续留在普鲁士国家农场里——最后一项取决于个人志愿申请和地方农场审批同意,我估计人数不会很多,可能也就是2-3万人……”
“我们要想办法争取更多人回来,当然进一步压缩军队规模是当务之急。”斯大林想了想道,“红军人数就按规定陆续压缩至2万,另外保留5万内务部队和赤卫队,各基层政权要利用各个层次组织不脱离生产的自卫队、纠察队和民兵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