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这种动议本身就很不正常,甚至有些破天荒,因为日军传统是不重视后勤,海军稍微强一点,但也就比陆军好一些而已。wWw.这种不重视不但体现在从未就大范围征战中的后勤与补给拟定方案,甚至成熟的护航与运输体系也不健全,连能操办整体护航的人才也不存在――只有被人看不起或打入冷宫的军官才去干后器。
联合舰队出征欧美如果没有德意的鼎力支援和堀悌吉的高瞻远瞩,作战效果至少要打一半折扣,再加上德国对后勤重视的态度――总参谋部二把手不是分管作战的副总参谋长,而是分管军需的副总参谋长(第一军需总监),甚至东线军需总监还委派了元首的心腹副官施蒙特,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对联合舰队上下深有触动,同时也把这种想法带回了国。
现在不但重视后勤与运输,还提出要加强反潜、防空、护航、通讯、调度与一体,基本以前不敢想的设想都提了出来――隐隐约约也有契合堀悌吉改革思路的用意。虽然有些保守派不以为然,但形势比人强,事态摆在这里由不得众人不重视――运输船经常装载了从欧洲过来的工业品和武器装备,沉没一艘还了得?
从堀悌吉以下,对护航都高度重视,整个远征中圆满完成护航任务的栗田健男中将在报功名单中排名很靠前,大概也就仅次于冢原、角田等主要作战将领,这番举动更让人刮目相看,甚至连栗田本人都深感意外。堀悌吉还亲自找他谈话,表示将推动成立南洋护航作战司令部,希望把他空、潜、航、电等一摊子事全管起来,分管从欧洲到远东的整条航路,这可是了不起的重用,甚至比出任舰队司令更重要一些。虽然能不能成立这样的司令部,能不能推动体制改革不是堀悌吉说了算,但对长官盲信不已的栗田健男满口答应,他认为长官一定有办法。
现在一口气提出要建设4艘护卫航母也迅速获得了共识,区别在于怎么建,用什么建。
就在会议还在讨论用什么民用船只改建护卫航母时,伏见宫博恭王已借口身体不适提前退席了。今天的场景使他完全明白自己失去了会议控制的主导权,堀悌吉和山本五十六两人联手,一唱一和将航空派的影响力发挥到了最大――实际上在失去联合舰队支持后,舰队派根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谁也没想到,舰队派居然会在造舰计划上如此一败涂地,不要说主力舰没有舰队派的份,连轻型军舰、辅助军舰都开始向航空派倾斜。
通观《丸新计划实施纲要》,舰队派就差被贴个“过时”标签而退出历史舞台:
1、主力舰只建航母,航空派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强调匀出一部分造舰预算给航空预算,航空派完全得利;
3、轻型军舰强调防空和反潜,摒弃一贯坚持的重雷装,结果还是航空派占大头;
4、确定了大力建设潜艇并发展破交,舰队派可从来不重视潜艇作用;
5、大力建设标准型护卫航母。陆海军达成共识,用特TL型万吨级战时标准油轮为基础进行改造,级别改称特级护卫航母,标准排水量在1万吨以上,拥有132米长的甲板,功率准备提升到9马力,最大航速1.5节,可在甲板上搭载9架飞机。
自缴获美军的快速油轮并从欧洲拿到好几艘2万吨级的高速油轮后,联合舰队上下便对国内那些速度慢、载重小的油轮看不上了,认为都可以将其拿来进行改造。不过日本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特TL型万吨级战时标准油轮与美国差距太大,不可能获得类似博格级的战斗力,更不可能有卡萨布兰卡级的能力,因此赋予其的战斗使命主要是反潜,其次是运输。
同样是万吨级护航航母,博格级载机量达到2架,特型护卫航母只有1架,只有对手三分之一,但因日本本土十分依赖南洋原油供应,腾出来的空间就用于运送油料,每艘特型航母可额外输送-9吨燃料。根据新的战术研讨方针,大鹰、冲鹰这样速度快、能力强的护航航母将成为护卫航母队伍的核心,称护航领舰,而特型护卫航母将与其形成高低搭配。
这次联合舰队归来,船政本部还欢天喜地准备测绘仿造美军快速油轮新建自己的大型油轮――随着机械化装备和海军舰艇的增多,日本国内对婆罗洲石油需求愈加迫切,除从德国引入煤炭液化专利技术、提升液化油水平外,尽一切可能在挖掘南方石油产量,大型油轮非建不可,有现成模板可以参照,何乐而不为?
联合舰队回国和丸新计划带来的另一个附属效应是中断了日本海军的坦克建造计划――没错!历史上陆军造航母,海军造坦克,日本帝国就这么任性。现在有德国这条进口渠道,只要给钱,4号、虎式等高级货都可以买到,差一点的3号、意大利坦克、法国坦克更是成堆,再加还在尝试T-34国产化,无论陆海军都对自己原先那些破家底看不上了。既然陆军爽快地把航母交给了海军,海军也投桃报李,把自己建造的成品、半成品战车一股脑儿塞给了陆军――成品有个正式名称叫特二式内火艇。
这种9吨多重的玩意其实比陆军的某些破****如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