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宇华何时能够看到捷报,这取决于陆荣廷那边的进展情况。郎章与外界的电报线路被切断,就算陆荣廷赶到了,如果不将叛军的问题解决,他也不能修好线路,和南宁取得联系。
当然,这些问题程宇华也明白,更何况还有军方大佬赵恒在一旁解说了。不过陆荣廷到底何时可以解郎章之围,而郎章又会受到多大的损失,这些都让程宇华安静不下来,在屋里来回走了起来。
说到底,程宇华只是一个十七周岁的青年而已,虽然有后世的记忆打底,让他平时表现得远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但是他脑子里记忆的主人也只是一个大学生,基本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而程宇华自己尽管生在帝王家,从小培养出了上位者的气势,但是这些都弥补不了因为年轻而缺少沉淀的缺陷。
由于心里有事情羁绊,所以一向对早餐要求极高的程宇华,此时也没有了心思再去后院陪家人了,就在电报室旁边的休息室里草草地吃了几口,这让陪着一起进餐的赵恒也是颇感无奈。
赵恒对他这个外甥两年来的表现可是很欣慰的,虽然处事还略显浮躁,但是此时已经可以看出一代明君的影子了。尽管程传民建立政权之后,为了避免发生历史上各朝代后戚干政的局面,特意针对后戚设立了专门的限制条款,就连赵恒自己这个总参谋长的职位,也是靠他一手一脚拼出来的,没有占到自己女儿和外甥的一点光。但是不管怎么样,没有人可以忽视他与王室之间的这一层关系,这让赵家在南宁境内拥有巨大的威望和地位。
程宇华表现得越优秀,将来赵家的地位就会越稳固,所以自程宇华接权以来,赵恒一边摆正心态,在程宇华面前丝毫没有外公的架子,不给别人攻击自己有僭越之罪。另一边牢牢盯住军队内部的事情,将军队打理的井井有条,保证一旦有需要,军队有能力立即执行程宇华的命令。
因此,程宇华两年来扩张政策之所以能进行的如此顺利,也不得不说赵恒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赵恒看来,程宇华各方面的能力已经完全可以比肩老越王程传民了,甚至比之更大胆,更富有冒险精神,否则南宁现在就不会有红河、山南、岘港和平顺四个总督区了,兰芳也就不会控制那么大的区域了。
尽管程宇华做出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是赵恒认为他还可以做得更优秀,特别是只要改正了性格上浮躁缺点,那么就离真正的明君不远了。
就在赵恒和程宇华两人各自想着心事的时候,刘玉林拿着两张电报纸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刘玉林一进到房内,立即喜滋滋的向程宇华报告:“殿下,陆将军发来捷报,叛军全部被歼,首脑人物全数落网,不过郎章守军和县城损失严重.......”
刘玉林还没有说完,程宇华就自己接过电报看了起来。吃过早饭就一直在想心事的赵恒,听到刘玉林的消息也走了过来。
当程宇华看到郎章的损失报告后,心里实在不好受,费了这么多的精力,好不容易建好的这个集散地算是彻底废了,没有一年的时间重建,是绝对不可能恢复到原有规模的,恐怕自己随后的很多计划都要推迟了。
尽管心里不好受,但是程宇华也明白郎章被围一事与陆荣廷关系不大,他已经在最大限度的使用手上的兵力了,如果自己当初同意了他的请求,派出更多的援军,那么就算叛军再怎么谋划,郎章都不会出现现在这么大的损失。
陆荣廷的电报很长,足足有两页纸,第一页是郎章的相关报告,包括了诸多善后计划都列在了里面,征求程宇华的意见。
关于郎章的善后工作,程宇华打算随后派专人负责,因为郎章的重建不仅关系到了后续的移民计划,而且还关系到了山南地区的铁路计划。
经过云南铁路公司两年的努力,铁路终于就要进入山南了,而且计划中的第一个车站就设在郎章,这样一来,郎章就是山南地区后续铁路的出发点。如果不派得力人员过去坐镇,程宇华还真不放心。
看完第一页,程宇华将它递给了赵恒,自己看起了第二页。
第二页是对叛乱的初步调查报告,因为时间很紧,所以就算有军情局在当地的专业人员的帮助,要想一下子得出详细结论,也是很有难度的。而且这还是陆荣廷对调查报告进行了删减,删掉了现在还不能确定的部分,因此第二张电报并不是很长,只是重点提到了提供武器和参与策划的宋先生,以及出现的南宁老式步枪。
陆荣廷之所以要删减,不是他想要犯欺君之罪,实在是此事重大,他不敢妄下结论,而且调查叛乱的详细情况也不是他的工作,他只要将叛乱发生的大致情况调查出来就行。至于后续的深挖详查等工作,自然会由军情局接手。
当程宇华看到电报中提到了宋先生和南宁步枪的时候,脸色立时就变了。陆荣廷远离南宁,掌握的资料自然没有程宇华这个当家人全面,因此陆荣廷只能猜测步枪很可能是从南宁外流的,但是程宇华一看到叛军手中居然出现了南宁老式步枪,立即就确定了这些武器肯定是从南宁外流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