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的历史是从有了武功以后开始的。
武功的历史是从有了内力以后开始的。
在内力被发现以前,由常规肌肉伸缩活动产生的力量从来就没有能够让人挣脱地心引力超过五到六尺。出拳击打产生的威力的极限也仅仅是上述力量叠加上出拳的速度而已。
谁最早发现了内力这一命题已经淹没在久远的历史中,难以稽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关于能纵跳十几尺高墙、掌裂千斤巨石的江湖侠士的记载。我们相信,他们至少已经在不自觉中使用了内力。
如今武林历史学家们基本上认同,第一位系统地提出了内力的概念和修习方法的是少林的创派祖师达摩。由于达摩不是中原人,曾经有部分狭隘的武学史家因此否认他的先驱者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少林寺一些重要手稿特别是《易筋经》和《洗髓经》第一卷原稿的发现,达摩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多少让人欣慰的是,考古证据清楚地表明,达摩是到达中原以后,才在武学研究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中原也从那个时候开始,产生了真正的武学。那是武林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达摩发现了内力的许多重要的性质和运用的技巧,但是他并没有能够解释内力的本质和来源。武林为此等待了大约五百年。北宋的武学家黄裳第一个提出了内力源于自然力的概念。他指出,自然界天然存在着“力”(或者说“气”),武术习练者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内功)让人体和自然力进行超乎一般的交换,让自然力在人体内运行、积聚和激发。
之所以说“超乎一般的交换”,是因为其实人体通过眼鼻口耳,全身肌肤本就无时不刻地在吐纳着自然力,只是对于常人来说,这种交换非常之微小。黄裳还正确地提出了“阴阳差”导致自然力流动的正确观念。他认为,自然力由“阴”和“阳”两种“气”组成,两气的原始和谐的状态是平衡和静止的。如果有外因导致阴阳失去平衡,自然力就会流动,去弥补阴阳之间的势差,从而恢复平衡。黄裳甚至解释了风就是因为阳光对不同地域加热的差异导致“阴阳差”从而迫使自然力流动而形成的。而对于健康的人体来说,阴阳是平衡的,即使是患病而导致阴阳失衡,这种不平衡相对而言也是很小的。但是通过内功可以在人体局部(主要是丹田)造成极大的阴阳差,从而导致人体内的自然力(也就是内力)在筋脉里高速流动,一旦被激发,便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黄裳把他的重要发现记载在《九阴真经》的上卷里。《九阴真经》是武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
黄裳之后武林史上陆续诞生了数位震烁古今的大师,发现了更多的内力的性质,同时也掌握、更新和创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运用内力的方法(即武功招式)。王重阳、周伯通、黄药师、杨过都是武林史上不朽的名字。他们共同缔造了武林第二个黄金时代。
而他们当中的集大成者,无疑是武当派的创始人、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武学家的张三丰。张三丰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发现了更多更好的内力修习方法,创造了许多玄妙莫测的武功招式,最重要的,是他用超人的天才和洞察力建立了整个武学理论的严谨体系。
公元一三五零年,张三丰发表了他划时代的巨著《武学原理》。他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丰均衡”,成功地解决了是否可以无限制地运用自然力的问题。同时空前绝后地提出并证明了“三丰公式”,量化了阴阳差和内力的关系。
如今在中原大地任何一所武术科学学院里都会教授张三丰定理。他的公式是那么的简洁,却又是那么的深刻,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却充满了均衡和谐的自然美。这些公式包含和解释了几乎所有的内力和武功现象,成为所有武术习练和创新的指导和源头。
张三丰把武学的朝阳变成了中天之日,在他之后两百年里武学的发展远超过他之前的上千年。整个江湖在惊讶后赞叹,在赞叹后折服。公元一五四七年,在武当山举行了意义深远的纪念张三丰诞辰300周年暨首届江湖武学研讨大会(史称“武当会议”)。会议通过了由令狐冲、任盈盈夫妇倡导的“武学共享”原则,成为各大门派逐渐摒弃门户之见,进行广泛的武学交流的开始。当时主持会议的武当掌门冲虚道长在致开幕词时乐观地指出,武学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定理已经都被张三丰发现,武学界剩下的工作无非就是在张三丰的理论框架下发展新的武功招式和提高内功修炼的效率而已。与会的少林掌门方证大师在总结陈词上表示了赞同,但是他同时也提到,尚有三个重要的武学现象目前无法被纳入张三丰理论框架中。大师在发言结尾半开玩笑地说,他希望这三个问题最好不要马上被解决,这样武学界还留有一点悬念和研究动力。
大师的发言引来会心的笑声,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方证大师竟然一语成谶。直到今天,那三个武学现象依然像万里晴空中飘浮的三朵乌云,困扰着武学界最聪慧的头脑。
然而武学曲折的发展历史一再验证,我们有能力运用我们理性的思维去探求武学背后深刻的奥义,而先辈未竟的事业终将由后人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