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由于晋国年年大旱,关中等地蝗灾不断,缺乏粮食,加之各种传染病肆虐,西部陷入了危机时刻。至此,西部各州郡的羌、氐、匈奴等异族乘机相继发生了反叛,让本来摇摇欲坠西晋王朝风雨飘渺。
其中雍、梁二州的氐族跟羌族联合了起来,拥立氐人齐万年为帝。为了壮大队伍,异族首领齐万年向邻近各州的少数名族发布了国王令:速速起事,入驻中原!
周围郡县的氐人、羌人,乃至匈奴纷纷加入叛军,一月左右,齐万年就组建起了一支七万余人的队伍。
在高原之上,氐王齐万年在马背上检阅着这支杀气冲冲的部队,每个战士的眼睛里都焕发着嗜血之光。
氐王挥起大刀,指向东方,对他的部队说:“山的那一边就是关中,那里的人们已经被饥饿、疾病所屈服,那将是属于我们的家园!”
只见数万奇装异服的人在躁动、在呐喊。而山的另一边,就是关中地区,泾河流过的平原,整个村镇除了一些老弱病残的,留下的只有空荡荡的街道,每个人的面目都在诉说着痛苦、凄惨和煎熬······
氐王齐万年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便组建一支百人禁卫军。这支禁卫兵年纪在十八岁左右,最大的二十岁,最小者仅有十六岁。
氐王看着这支选拔出来的年轻人,各个身形魁梧,眼神坚定。当他走到一个少年跟前时,停住了脚步,问少年:“你多大了?”
少年回答:“十六岁了。”
氐王又问:“原来你就是那个年纪最小、力能扛鼎,从西凉来的羌人?”
少年坚定的回答:“我不是什么西凉来的羌人,我叫古开圣!”
大家听少年这么一说,都忍不住笑了,氐王也随之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随后,氐王拍着少年的肩膀说:“古开圣这个名字本王记住了!期望他值得我去记住!”便转身离开,前往营帐去了······
次日,氐王营中传来战报,说西晋方面派赵王司马伦为征西大将军前来讨伐氐王部。
营帐内开始议论纷纷,突然一个酋长问:“这晋国的王爷挺多的啊,这个赵王司马伦到底是谁啊,没听过啊!”
只见另一个酋长说:“管他什么赵王,只要是敢称王的,来一个咋就杀一个!”
齐万年看大家都不当这个赵王一回事,便说:“我们还未跟这个赵王过过手,还是要谨慎行事啊。”
三天时间过去了,还不见晋军的下落,氐王准备主动出击,打晋军个措手不及。
齐万年为了更好的击溃晋军,便联通北部的匈奴部,约定于三日之后,拂晓之时一同进攻赵王主营。
而这个赵王司马伦根本不会带兵打仗,便让手下亲信孙秀来指挥部队。孙秀认为擒贼先擒王,要想把异族彻底打败,就应当先取下氐王齐万年的首级,然后那些乌合之众也就各奔东西了。
孙秀故意不出兵,等着就是叛军自己送****来。他指挥赵兵依着泾水摆出一条长线,在泾水之上架起数座浮桥,将主力安排在两边,中部相当空虚。
就在一个雾气浓浓的拂晓,氐王齐万年率领着三万异族,悄悄地向泾河逼近。他来到泾水便等待北边来的匈奴援军,可半个时辰过去了,还是没有看到匈奴部的到来。齐万年认为匈奴失信了。可马上天就快大亮了,到那时赵军也就起床清醒了,这应当是退是进,氐王犹豫不决。
一位酋长提议说:“来都来了,我们不能就这样空手回去吧?”
大家认为酋长说得在理,便建议氐王向沉睡中的赵军发起总攻。
一排十公里的队伍急速向泾水扑来,氐王也领着自己的百人禁卫队从中间杀来。
赵军听到各种呐喊声、厮杀声呼啸而来,皆落荒而逃,有的直接跳进了泾水,大多数还是顺着浮桥到达了泾河对岸。
让氐王感觉诧异的是,赵军的中间营帐几乎空无一人,就在这时,浮桥上涌现出了大队搭着“赵”字旗帜的晋军从两边开来,浩浩荡荡地跨过泾水,出现在了氐王的两翼。
氐王知道自己被晋军困住了,便下令大家撤退。而此时孙秀却指挥晋军集中向敌方中军杀去,擒获氐王齐万年。
不久,大批异族便挣脱出了晋军的包围,可当他们缓过气来回首时,这一幕可谓惊心动魄:只见数万晋军将氐王跟他的百人禁卫军团团围住,不留空隙。
随着一声:“活捉氐王!活捉齐万年!”晋军如饿狼般扑向氐王,让回首捉急的异族们目瞪口呆。
只见氐王引着那不足百人的队伍在包围圈中打转,逃出不远的异族们看着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一个酋长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号召大家:“杀回去!救我们的国王!”
异族们便再次向强于自己几倍的晋军杀去······
晋军唯一的目标就是氐王齐万年,很快氐王的禁卫队仅剩下不足十人,而一位少年正在氐王左右来回窜动,为氐王抵挡刀剑、保驾护航。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