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府吃完箫明姬的周岁宴,过完年,已是咸宁元年。
等到阳春三月,天气逐渐暖和,箫夫人的身体也在箫恪和丁氏二姊妹的细心照料下恢复的差不多了。箫恪便携着夫人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箫明姬,李孝驾着马车,丁香、丁伶、牛金骑着马前往高平拜谢太医王叔和去了。
初到高平王寺村下,只见山脚一台药辗,看似好久没再转过了。
牛金拦住一路人,问道:“打扰一下,不知王叔和太医令的府邸怎么走?”
路人笑着回道:“是不是以前在魏国当过太医令的那个王神医?你找他干啥?”
牛金答道:“是的!不久神医为我家夫人治过病,我家公子携夫人特前来谢过。”
路人指着民房说:“哪有什么府邸啊!他就住在最西边的小巷子里,门上挂着一面匾,你们过去就知道了!”
路人说完,便走了。箫恪便让李孝驱车前往来到村边,只见一副已经很久不用的药臼。
箫恪与夫人下了马车,天气不是太好,虽说是三月,但还是有点冷。他便为妻子披上披风,丁香抱着明姬,牛金、李孝掂着重重的礼物,丁伶像一只幸福的小鸟走在最前边。
只见丁伶止步,指着一面匾回头对众人说道:“你们快看!这家应该就是太医家了。”
箫恪向那面匾看去,只见那匾已经历经风雨,但是上面写着的“医比太行”四个大字很是明了。箫恪熟知曹操手记,便知此乃曹孟德所题。
原来王叔和年轻时自太行山求医来到许昌,被曹操特聘为太医令,曹操得有头疾,故而常带王叔和于身旁。当曹操称魏王后,便亲笔“医比太行”赠予神医。魏帝被司马氏篡后,王叔和便辞去太医,回到故里,重新开起了祖上留下的王氏医药铺。
丁伶准备前去敲门,就对箫恪说:“我这就去敲门!”
还没等丁伶转身,箫恪便说:“且慢!”只见箫恪亲自走向前去敲门。
只听见几下“哐!哐!”的清脆敲门声后,一“咯吱!”声从门内传来,只见狭小的门缝内一小女孩探出头来,左右打量。见箫恪站在门前,后面跟着三女子,一女子抱着一婴儿并用她的手给那婴儿搽鼻子,俩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丫鬟站在女子左右,还有两个男子拎着重物。
只见那女孩缩回头,一边打开门,一边朝门内喊道:“有人看病来了!”
丁伶一听,心想还没问清楚就说人家没病看病很不礼貌,便对那女孩说道:“没病就不能来了?”
女孩瞅了一眼这位漂亮的姐姐,便调皮地吐了一下舌头。
开门后,女孩说:“进来吧!”
箫恪便携众人来到院内,只见一位四十来岁的先生前来迎接。
见有两年轻人拎着礼物,看起来又不像是当地人,好像从很远处而来,先生便问道:“公子是来找家父看病的吗?”
还没等箫恪回答,那调皮的女孩便指着丁伶说道:“她说不是来看病的!”
丁伶看那女孩子很调皮,又没礼貌,便对那女孩说:“大人们说话,小孩子不要插话!”
那小女孩反驳道:“你家公子还没说话,你急啥啊!”
丁伶一听,很害羞,两只滑润的小脸蛋骤然好像被拍了似得发出微微粉色,便不啃声。
众人见状,都哈哈大笑······
那先生便笑着说:“王太医就是家父,我叫王旭。”
箫恪说:“我们自青州临淄而来,特前来谢过王太医。”
王旭知道箫恪是来看家父王太医的,便说:“公子请随我来。”引众人来到一间大房子门前,说道:“这就是家父的住处。”
王旭说罢,便打开门,文静将女儿交予丁香,一同跟着箫恪来到屋内,牛金、李孝便将行李交予那位先生。
那小女孩便主动扯着丁伶说:“姐姐,你好漂亮哩!”丁伶便跟那小女孩一起玩耍了起来。
躺在卧榻上的王太医见箫恪夫妇前来,便让王旭将他扶了起来。
王旭让下人端上茶,便出去了。
箫恪谢过太医,跟文静一同坐下,拱手说:“打扰恩公休息了。”
太医说:“将军客气了。我最近得了风寒,身体不适。还望箫将军和夫人见谅。”
箫恪说:“哪里!哪里!多亏恩公指点,我家夫人才能痊愈。我今天特意随我夫人前来看望太医。”
太医看了一眼坐在箫恪身旁的文静,说:“痊愈就好。我一把老骨头能帮得上将军和夫人就是我的荣欣。”
文静很客气说:“太医言重了,要是没有太医,我跟我夫君早天各一方了。”
太医问道:“不知将军是否前去那蓬莱仙岛?”
箫恪便将事情的经过一一告诉给了王太医······
太医听罢,说道:“原来是将军得到那许天师的帮助啊。我与那许天师是故交,我只知道他法术高明,却不知还能降得天上神兽。”
箫恪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