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庄子的故事> 第415章 严师出高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5章 严师出高徒(1 / 2)

庄子是在有意为难张山,给张山难看。

其实!他从张山的讲道中,已经听出来了,张山是真的理解了道。不是张山死记硬背没有理解,而是张山这个人的思维模式有些僵化,不会变通。所以!才特意给他难看的,让他长记性。

知道什么是道后,对人的理解、对道家人生观的理解,也就不难了。可要让张山来解答,道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地人生观这个问题,就很难了。

庄子让张山回答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同是道家,他们的生活境况会不一样?为什么有人“大隐隐于朝”,而有的人“隐于市”,又有些人“隐于野”呢?

大隐隐于朝的人,在物质生活上,应该属于优越地那种。不管道家如何节俭,他们所过的生活,都是上层社会的生活,都市新潮生活。

而中隐隐于市的人,他们就是普通百姓,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这种人如果你不注意的话,都不知道他们是道家。他们中的人,有人的物质生活也很优越。而有的人,可能很贫困。也有的人,生活很不稳定,一会儿是中上等生活水平,一会儿是中下等生活水平。

而小隐隐于野的人,则是过那种与世无争、逍遥自在、自由的日子。而往往这种人,被人们称为道家。

张山见师父问他这个问题,思索了好半天,才开口说了起来。

他真的没有想到,师父会问他这么高深的问题。在师父的眼里,他还是一个连什么是道都没有搞清楚的人,又如何能回答这么高深地问题呢?

师父是在故意为难我啊!

师父是在让我丢人啊!

我张山绝对不丢人!我不丢自己的脸,更不能丢师父的脸!

对啊!我无法回答的话,就不是丢自己的脸了。而是!丢的是师父的脸!

师父!

张山突然地好像明白了什么?好像?好像师父是在故意为难他,让他难看!

不!是师父的良苦用心!

张山这个笨脑子、饭桶,终于想到这个问题上面来了。而并不是,怨恨师父故意让他难堪。

“一个人的人生观主要取决于他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一个人成熟的人生观取决于他的人生经历……”

“废话!废话!”

庄子喝道:“我让你回答的是道家的人生观,道家接受的是道家学说思想。你看你扯到哪里去了?我让你说道家的人生观,你却扯到世人的人生观上面去了。

打住!打住!就凭你张山,你也敢说世人的人生观,你能把世人的人生观细细地分析一遍?不要跟我说笼统地东东?谁不知道啊?一个人的人生观取决于接受的教育,环境和人生经历?”

嫂夫人一时之间还没有明白过来,庄子为什么老是为难张山。见庄子又在让张山难堪,心里很是着急。

镇长大人见庄子在为难张山,坐在一边看着张山的笑话,脸上露出鄙夷地笑,眼神中都是嘲讽。

家里的下人,见庄子为难张山,各种心情的人都有。有对张山印象好的人,为张山捏着一把汗。有瞧不起张山的人,却在一边幸灾乐祸。

“当我们都接受了道家学说思想后,我们的人生观应该是一致地,都信道。道家认为,我们人类和大地上的其他物种一样,都只是一种适时而生的物种而已。我们也只是生命的过客,生而为人的我们,只是来完成这一次人生的。

所以!我们不要去追求身外之物,把自己累了。我们要健康快乐地活着,要自由、自性地活着。

可是?由于外在生存环境的不同,我们的理想人生观是健康快乐地生活,自由、自性地生活,可现实并没有给予我们这个生存的环境。所以!为了健康、快乐、自由、自性地活着,我们只能作出选择了。哪里更适合我们,我们就去哪里生活。怎样适应环境,我们就怎样生活。

有的人,认为小隐隐于野,最适合他们,他们就躲到乡下、深山中隐居了。而有的人,他们觉得生活在市井之中非常适合,他们就生活在市井之中,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了。也有人,他们更适应在朝堂之上,或者是为官为商,他们就在那种环境下生活了。

我们道家,生存是道家的底线。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只要解决温饱了就可以了。当我们可以过优越的生活,我们一样可以过上层社会的生活。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道家为什么还要生活在温饱线上面呢?是不是?

总之!我们要与周围人生活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周围人一样地生活,融入周围人的生活,就行了。

也就是说,你在朝堂之上为官,你就要过与其他官员一样地物质生活。你必须融入官员这个生活圈子。你要是一国之君,你就要跟其他君王一样,过其他君王一样地物质生活。

你是个普通市民,你就要过普通市民的生活,融入到这个生活圈中。如果你是个穷人,你就只能生活在贫民窟中了……”

“等等!”

镇长大人打断道:“道家也有君王啊?道家怎么可能有当君王的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