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打出一炮后就要微调角度,不能让炮弹落在同一个坑里。加上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实战,炮兵连的官兵有些手忙脚乱,炮击速度甚至低于每分钟一发炮弹。
但是,速度再低,射出去的也是装有烈性炸药的开花弹。
因此,在9门大炮连续炮击了十几轮后,即使朱国弼的叛军士兵已经有了防备,也还是伤亡了两三百人。
敌人都还没打过来,自己这边就伤亡了两三百人,朱国弼不由感到有些不妙。
主要的原因,还是朱国弼对杨毅指示工部发明制造出来的这些步枪大炮威力估计不足。
他以为他只要修筑一些简单的工事,给士兵们当掩体,可以对渡河的明军进行还击就行了。
但他没料到,明军大炮发射的开花弹,爆炸的冲击力可以直接轰塌他的工事。炮弹爆炸的弹片,也能穿透一些厚度不足工事建筑,直接击中藏身其后的手下士兵。
当朱国弼对明军大炮的威力感到震惊和恐惧的时候,南岸的明军工兵部队已经在地上并排打了两个深深的地洞,两个洞距离2尺,插了两根很粗很硬很结实的木头进去,再填土固定住。
然后,木头上绑了四根长3多丈的结实绳子,由四条小舟拉着,往对岸划过去。同行的,还有两艘拉着两根同样木头和打洞工具的小舟。
总共6艘小船向对岸划过去,自然瞒不过对岸的朱国弼叛军军官。
一名军官率先发现了南岸划过来的小舟,马上对手下的弓箭手下令道:“快,准备好弓箭,瞄准河上,到了射程之内就给我射。”
然后,其他的军官也纷纷下达了同样的命令。
那些会射箭,被当做弓箭手使用的普通士兵纷纷拿起弓箭。趁着对面山坡上的明军大炮发射的间隙时间,搭上箭矢,瞄准了河上的6艘小舟。
只要这几艘小舟达到他们的弓箭射程之内,就将遭到上千名弓箭手的射击。
但是,大炮的射击速度慢,每一发炮弹爆炸之后就有一分钟左右的空隙,却不代表史德威就能让他们安全无忧的弯弓搭箭,对河中的小舟进行射击了。
因为,史德威这边,还有比弓箭牛逼得多的武器,那就是“崇祯十八式”后膛步枪。无论是射速、射程、杀伤力,先进的后膛步枪都完爆古老的弓箭。
有步枪做后盾,压制对方的弓箭手,史德威才有底气大白天的就在朱国弼叛军的眼皮子底下搭桥渡河。否则,明军应该在夜晚找叛军防守力度薄弱的河段渡河。
早已在南岸举着步枪,做好射击准备的第三军第一师第一团步兵们,看到工兵部队开始渡河,北岸的叛军弓箭手露出头来,在军官们的命令下,纷纷开枪射击。
然后,密集的枪声在南岸响了起来,北岸叛军阵地上的弓箭手们就有数十人突然发出一声惨叫,倒在了地上,头上汩汩的流着血。
突如其来的枪击和巨大伤亡,让叛军所有官兵都懵了。
他们看得到南岸明军官兵举着的火枪,但他们以为这些火枪跟他们了解的火铳是一样的,射程也就几十丈而已,根本打不到他们阵地上来。因为大家不可能站在河水边打仗,双方阵地的距离也不是涟水河的宽度,而是足足有七八十丈。
所以,大家都对那些火枪没怎么放在心上。哪料到,明军士兵一开枪,大家才发现,原来明军的火枪子弹是能飞到北岸阵地上直接杀死人的。
这些叛军官兵不知道的是,南京兵工厂制造的这些步枪,有效射程达到了恐怖的2丈。
这段涟水河虽然有2多丈宽,两岸的双方阵地距离更是达到了七八十丈。但是,对有效射程达到2丈的十八式步枪而言,这点距离也完全不是问题。
而且,更让叛军官兵惊愕的是南岸明军士兵的射击速度。
朱国弼的叛军中有几十支火铳,最熟练的火枪手来发射,也只能达到每分钟三发子弹的射速。如果是其他枪手,平均下来更是只能每分钟发射两发子弹。
但是,对面的明军士兵每分钟却可以发射1发左右的子弹。这个速度,已经是朱国弼叛军火枪手的五倍。
让叛军官兵更加大开眼界的是,南岸的明军士兵们统一分为了前后三排。第一排趴着,第二排蹲着,第三排站着,然后轮流射击。如此,平均两秒就有一发子弹射过来,让北岸阵地上的叛军官兵根本不敢冒头。
有那傻乎乎不知道低头躲避的笨蛋,都在随后的枪林弹雨中魂归西天了。
然后,在大炮和步枪的压制下,朱国弼的叛军官兵空有人数上的优势,却只能被压制在阵地上,连头都不敢露。
在步枪大炮的掩护下,6艘小船拉着打洞的工具和木头、绳子等东西顺利抵达北岸,上了岸。
选定了打洞的位置后,一个班的工兵拿出手枪、举着盾牌,在作业区北面警戒起来,预防叛军官兵冲过来。剩下的人就开始打洞,准备牵绳子搭浮桥了。
在这些工兵开始作业的时候,躲在石屋内的朱国弼已经得到了汇报,知道敌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