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慕华把大同给拿下来了?”赵德昭看着眼前的这份军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同是什么地方?那是契丹人面对雁门关一路最重要的军镇。虽然只有两万多人马,可也不是那好攻的。
“难道契丹人没有派遣援军吗?难道大同守将就不知道闭门不出,等候战机吗?难道谢慕华把手下的八万大军全部投入大同了吗?”赵德昭一连串的问题,问的枢密院和中书的一众官员哑口无言。
这也要怪谢慕华故意把军报写的十分简单,这先凸显了谢慕华日益进步的文言文功底,和汉字的高度概括性。整个军报加起来就是不到一百个字。而且只表达了一个意思:“皇上,您不是要北伐吗?行,哥们替您把大同先拿下来了,怎么样,看着办吧!”
赵普有些尴尬的看了看赵德昭,沉声道:“官家,无论怎么说,攻克大同也是大宋对契丹的一场大胜,派遣官员前去犒劳是理所当然的。至于攻克大同之后怎么办,咱们可以从长计议,倒不急于一时!”
赵德昭冷哼一声,站起身来,在御书房里来回踱着步。怎么办?谢慕华都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攻克大同,随即从雁门关发兵北上,封锁燕山五关,全部攻取之后,沿桑干河一线将幽燕变成彻彻底底的孤城。到了这一步,幽燕就是瓮中之鳖,手到擒来了。而且,谢慕华不但在军报里是这么说的,曹琮那个混小子回到京中要军饷军械的时候,见人就这么说。而且货真价实的战果在那里摆着,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按照谢慕华说的办法,沿桑干河北上,那是最稳妥最安全的做法。并且,大同已经被谢慕华拿下来了,这个计划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一。接下来的三分之二,就要看朝廷是不是配合了。
这个时候,若是赵德昭说不配合,那就会被天下人取笑,现在的谢慕华没有造反吧?创造了一片大好形势,朝廷非但不采用他的计划,还要一意孤行去攻打幽州。这岂不是闹成了笑话?再说了,赵德昭对于是不是能够把幽州一鼓而下,心里也没有底。当年韩德让的殊死抵抗,耶律休哥的神兵天降,实在是让赵德昭心里狠狠的捏了一把汗。若是自己攻打幽州输了,等若是给谢慕华制造声望啊!这样的事,赵德昭做不出来。
“你们看看吧!”赵德昭无奈的说道:“谢慕华说了,如今大同已经攻下,他手下兵力不足,要求朝廷增派五万援军到大同。谢慕华还说,大同为了抵御辽国人的反扑,至少需要常备驻军三万人以上,这样的话,封闭桑干河的兵力就略显不足。要是朝廷支持他的建议,就还要再派五万人马前去支援。五万又五万,开封府的三十万禁军,他转眼就给朕要去了十万。你们说,朕是给他还是不给他?”
其实,每一位大臣都知道,应该给。谢慕华提出的办法,的确是好办法。可是谁也担当不起这个责任。十万大军去了雁门关,十有*,被谢慕华那厮一顿蛊惑,最后就姓了谢了。到时候,谢慕华手握十八万精锐,面对开封府的二十万禁军。手下又有杨家虎将,呼延家的虎子坐镇,这场仗,谁都知道是什么结果。这个“给”字,哪里有人敢说得出口?
可是不说也不行,皇帝都已经问出来了。李崇矩想了想说道:“官家,不若派一得力干将,带领十万大军前去雁门关。若是谢慕华有何异动,至少可以稍为震慑!”
“李大人此言差矣!”高铭虽然是三司的头儿,可在这儿,他也是仅次于赵普宋琪等数人的高官了,忍不住发表意见道:“李大人,朝中武将,论官职论爵位,现在还有几个压得住谢慕华?且不说谢慕华已经官封少保,位列三孤。能压得住他的,不过是潘太师,曹枢相等寥寥数人而已。潘太师之前在雁门关败绩,无论如何也无颜回去。而曹枢相更加不会前去。李大人,你可知道曹枢相那小儿子曹琮,每日来我三司吵闹,一会儿要封赏雁门关的军队,一会儿要钱犒赏,隔三差五就来三司呱噪。如今的三司官员,看到曹琮来了,便吓得面无人色。他还敢动手,上次,一个主事,只不过说了句,封赏可以等北伐之后再说,便被曹琮一拳打了个跟头,门牙都打落两个,到现在时不时还要流鼻血。那厮在我三司叫嚣,说前方战士舍生忘死,辛辛苦苦将大同打了下来,现在三司还要省这点钱,实在是让人心寒……”
宋琪急忙过来打圆场:“其实李大人也是为了朝廷着想。谢慕华虽然立了功劳,可是他没有皇命,擅自出兵。大宋是有律例的,他若是动用兵马超过五十人,就要先朝枢密院和兵部申报……”
李崇矩没好气的瞥了他一眼:“边关将领有便宜行事之权,他又不是开封府里的禁军将领。宋大人是不是气糊涂了?”
宋琪顿时哑口无言,一肚子火气无处发泄,心道,老子本来是给你们打圆场,好么,现在矛头一转,还对着我来了。什么玩意啊!于是便闭上了嘴巴,不再言语。没想到赵德昭也过来凑热闹,这位忧郁的皇帝叹息道:“这也怪朕,允他在河东路,若是有可乘之机,可先斩后奏,无需禀告兵部……”
李崇矩和赵德昭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深感无奈,不约而同的长叹了一口气。赵普半天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