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崇山峻岭连绵不绝,山势陡峭危险,座座青山如利剑直刺苍天,这便是西蜀,因其山势难走,故而有古人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
巍峨的青山脚下,有一处村落,村名很普通,叫小黄村,村里大概有近百户人家,因为没有遭受战火侵扰,这些户人家倒也能自耕自足,过着日升而出日落而归的生活,辛苦是辛苦了点,但胜在安乐无忧。
小黄村里的人大多姓黄,当然也有几家是其他姓氏的,是从别地迁居而来的,据说都是春秋战国时躲避战火逃到这里的,但这几家人都毫无例外地矢口否认这点。
刚开始的时候几家人还是与小黄村村民有所不同的,因为他们无论是说话,走路还是吃饭什么的,都显得特别好看,尤其是那些外姓女子,声音甜美外形纤美外加动作优雅,惹得小黄村的一些年轻汉子天天守在这些户人家门口,就只为远远地望她们一眼。
当然,有一家是例外的,这家人姓徐,是十年前才移居小黄村的,也不像其他外姓人家那般浩浩荡荡地举家搬迁,徐家只有一老一少爷孙俩人,爷爷生性随和,不像其他外姓人跟小黄村的人之间好像隔着一条沟渠似的,他看见村里人都会乐呵呵地打招呼,而且也不会把孙子藏在家里,而是放任孙子和村里的小孩一起玩,村里人也都亲切地称他一声“老徐”。
老徐不会农活,长相看似斯文却也识字不多,好在身体还算健壮,偶尔还会上山砍点柴,但若要养活他自己和孙子两人,卖柴得来的这点小钱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每隔一段时间便要把家里的东西拿出一点,走几十里的路,拿到镇上的当铺里换钱,如此过了十年,孙子慢慢长大,家里的贵重东西也差不多都给典当光了。
若是孙子争气,那也就罢了,徐爷爷也就老有所依了。可偏偏这位大名徐小虎的少年,读书不好好读,农活也不好好干。一个乡下小子,如果能考上个秀才什么的,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但若是读书不成,你就踏踏实实地锄田地,小黄村地少人多,只要肯努力干活,不愁没饭吃;再不行还可以山上打猎,小黄村靠山而成,随便逛个小半天,碰上几只野鸡野兔根本不成问题,若是运气好还能捕到狐狸什么的,那么这个月就不用干活了,要知现在一张狐狸皮的价格可不菲。
可偏偏徐小虎文不成武不就,在村里人眼里就是一副好吃懒做吊儿郎当的小混混,只是一向温和的老徐宠溺孙子从来没说什么,甚至都没见到他教训孙子,村里老者劝过老徐几次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好在徐小虎看见村里人都是一副笑嘻嘻的模样,虽然形象不怎么好,但也不怎么惹人厌恶。
其实小时候长得虎头虎头的徐小虎还是很受欢迎的,只是长大之后让村里人失望太多了。起先还有几户人家的闺女看上了虽然没什么本事但起码还有一副好皮囊的徐小虎,但最终都在家人的强烈反对下放弃了这个念头,毕竟长相只能看不能吃,谁也不想嫁一个整日无所事事的懒汉子啊,这样自己的下半辈子可就毁了。
……
春天的日头再怎么发热,照在身上也只会使人觉得十分舒服。
没有一点烦恼的徐小虎,搬了张躺椅放在门口,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躺在上面晒太阳,看到地里劳作回来或是偶尔经过门口的街坊邻居,他都会热情地打个招呼,“叔伯阿姨好”,村里人虽然也是笑着回应,但心里还是会有那么一点遗憾:好好的一个小伙子,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一生,可惜咯。
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偶尔经过,见到徐小虎这番模样,还会好心地劝上一句,“小猫,走,一起下地干活去!”徐小虎小时比较瘦弱,小伙伴都不喊他大名,而是开玩笑地叫他“小猫”,久而久之,这个外号便定型了,即使徐小虎现在身材跟同龄人差不多,也改不过来了。
但徐小虎都是报以浅浅一笑,然后又闭上眼睛晒太阳。然后这些同龄人便也摇摇头走了。
忽然,村东头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听马蹄落地时雄浑有力的声音便知道是一匹难得的好马,骑马之人到了村口并没有驱马入村,而是随意地把马儿拴在一颗老槐树下,也不系绳子,一来马儿有灵性不会乱跑,二来村里人实诚,不会做那些小偷小摸的事情。
骑马者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然后便顺着村里头的小路缓缓走向村西头,村里人看见衣着华丽气质不凡的骑马者,生怕弄脏其衣裳冲撞了贵客,都有意地避开他,骑马者似乎也习惯了这些,只当没注意到这些人是在躲避自己,依然笑脸嘻嘻打着招呼,仿佛是认识了很久的老熟人一般。
百来户的小村子,骑马者很快便从东头走到了西头,然后在徐小虎的院门前停了下来。
原来他所要拜访的人,正是徐小虎。
徐小虎见了骑马者,既不欢喜也不惊讶,依旧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伸出右手遮住额头,看了眼天上的蓝天白云,似乎在自言自语:“快要下雨了,要准备收衣服了。”
骑马者似乎早料到会是这么个情形,并没有责怪徐小虎的无礼,反而笑道:“你不知道远来都是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