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义的打算,韩变自然是猜不透的。
但鞠义的一举一动,却都暴露在了韩变的眼皮子底下,他总是要做出点反应的。
要不要战?怎样战?
这些东西都需要韩变做出决定。
韩变便召集了有兵权的潘凤和郝昭在一起商议。
首先就是由韩变讲述情况,当他提到鞠义的名字时,潘凤的眉毛就皱了起来,等他说完,潘凤就更是一脸的凝重。
反倒是郝昭,对鞠义并没有什么了解,面色如常。
沉默了片刻,潘凤就说道:“鞠义居然反了,这可就不好办了。”
见郝昭一脸未解,潘凤解释道:“伯道,你和公子也许还不清楚,那鞠义很有几分才干,颇有练兵之法,其麾下有万余士卒,都随他征战了不少时候,战斗力比我麾下的五千儿郎只强不弱。”
听潘凤这么一说,郝昭也知道为何潘凤会感觉这般棘手了。
常山所有兵力加一起,连一万五千人都还凑不出来,看上去还占了一点人数优势,但是其中只有五千余人上过战场,其余的都是刚刚招募不久的新兵,战斗力可想而知。
这样的实力,绝对是远远不如鞠义的。
更何况,潘凤是那种实力相当却会硬说是己方占优,实力略逊却非要说实力相当的性子,他都认怂了,说明双方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似乎是觉得这还不够震撼,潘凤还苦笑着说道:“不止如此,鞠义本人还有一支部曲,是他还在西凉时便跟随他的私兵,人数在千人上下,说个个以一当十那是夸张,但绝对算是精锐之士。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正面对决的话,我军胜算不会超过两成。”
这下,连韩变都有些动容了。如果对手光是一万士卒,那他还不会太过担心,但其中有一千精锐的话,那他就不得不为此感到担忧了。
一千精锐,完全有能力改变一场大战的走向。
前世的时候,韩变对三国时期的一些精锐部队,是有一定了解的。
比如说袁绍的先登死士,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高顺的陷阵营,曹操的虎豹骑,刘备的白毦兵,以及之后的无当飞军。
这些都可以堪称这个时代的精锐,称之为撒手锏也不为过。
其中,先登死士的统领,便是鞠义。
韩变有理由相信,覆灭白马义从的先登死士的前身,便是鞠义这千余精锐。
就连郝昭,也明白这一千精锐的意义,不由得倒吸了几口冷气。
气氛变得有些沉闷。
良久,郝昭才有些干涩地说道:“实在不行的话,我们便坚守吧,以我军的实力,守住真定还是没问题的,到时候州牧大人肯定会来援的。”
“这恐怕不行。”韩变想也不想便否定了郝昭的提议,看了郝昭一眼,觉得自己刚才说得有些过了,又说道:“伯道,不是我不相信你的能力,由你指挥,鞠义多出一倍人也休想攻破真定。”
郝昭的脸色稍霁,刚刚因为提议被驳回而产生的一点不愉快,也烟消云散。
韩变接着解释道:“只是,对我而言,单单守住真定,并无多大意义。伯道,你应该知道,我虽然掌管了常山郡的权柄,但我仅仅是一个长史罢了,算得上是有实无名。”
郝昭点点头,来到韩变帐下一段时日,对韩变的情况也有些了解,知道韩变能有如今的权力,是韩馥利用手上的权责,打了一点擦边球。
“倘若叛军攻陷常山郡大部,在灵寿县停留,而我却按兵不动,只敢坚守待援的话,家父那边,会有很大的压力。”
郝昭继续点头,他明白韩变的意思了。
本来韩变坐镇常山,就名不正言不顺,全靠有韩馥这个靠山,还有打的擦边球,韩变才能坚持下去。
可若是真如韩变所说,他固守待援的话,无疑就会落人口实了。
别人就会想,这果然是依靠关系上的位,完全没有掌管常山郡的能力呀。
到时候,即便韩变自己脸皮厚如城墙,旁人的口水也足以淹死韩馥。
如今可不是过几年,现在汉室还存在着最后的威仪,诸侯们再蹦跶,也不敢太过乱来,否则董卓就是榜样。
韩馥虽然是冀州牧,但他也只是代替天子牧守一方而已,不可能不顾悠悠之口。
所以,韩变不仅不能坚守,还必须要主动出击,打赢这场战争。
还有个理由韩变没有说出口。
他知道鞠义在之后会是袁绍的手下,所以,他极度怀疑,鞠义反叛的背后,有着袁绍的影子。
说不定,袁绍夺取冀州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了。
届时,冀州将会同时面对来自公孙瓒、袁绍两方面的压力,如果还要腾出手来解决鞠义的叛乱的话,未免会有顾头不顾腚的危险。
打是肯定要打,问题是到底是怎么打。
又回到了一开始的问题,不光是韩变,郝昭也一时想不出来什么好办法。
潘凤最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