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洛阳城中兵少,已不可守,唯今之计只有上奏圣上移驾虎牢关,暂避董卓锋芒,虎牢关中尚有三万士卒,且虎牢雄关难以攻克,随后召集各地兵马勤王共讨董卓。”曹操道。
刘猛闻言也明白只能如此了,董卓虽势大,可如果之前袁绍等人收拢城外士卒成功,以洛阳城池的坚固加上城中大量的守城物资定然可以阻挡董卓大军,但是如今城中兵马不过万,无论如何是守不住了。两人便带领军队回宫中奏请少帝移驾虎牢关。
少帝刚逢宫中之乱受了惊吓,如今还没有缓过神来又得知董卓率领大军前来更是不知所措,对于移驾之事犹豫不决。
言:“两位统领,此事关系甚大,不如明日召集众臣共同商议如何?”
刘猛与曹操看着他们拼死守卫的少帝如此样子不免都有些失望了。
曹操想的是他一直以来想要辅佐明君重振汉室的理想是不是错了,如此皇帝真的能使得国富民强?如国不富民不强又如何去完成他为国家开疆扩土,行那卫青霍去病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我曹操想要扶持的是汉室而不是某位皇帝,如今圣上暗弱何不自行举兵成就大事。想及此处曹操便有了去意。
而刘猛则是暗自摇头,难怪灵帝生前一直不喜欢这位少帝,此人根本不是做皇帝的合适人选。
两人又不能强行带走少帝,没办法只能告退。
第二天的朝堂之上刘猛与曹操刚提出让圣上移驾虎牢关的想法,整个大殿就炸锅了。
因为之前十常侍罢免了诸多刚正不阿的官员,之后何进引外兵进京众臣劝阻无果又罢官大半。如今剩下的多是贪生怕死之徒,也有个别刚正忠诚官员如太尉杨彪尚书丁管等人。
那些大臣惧怕董卓大军,为了自保都言董卓乃是何进引进京师诛杀宦官,如今宦官已除只需圣上下诏封赏以安其心,董卓自退云云。
杨彪等人却言董卓有虎狼之心,应当听从移驾虎牢再召集各路兵马共讨董卓的建议。
少帝听了半晌,性格懦弱的他自然不敢与董卓抗争,便听信那些大臣之言,下诏封赏董卓。
在一片大呼圣明中,那些忠于汉室之人彻底失望了。
出了大殿曹操便拉着刘猛去他家里饮酒。
曹操连喝数杯酒后带着醉意道:“奉义,我自二十岁被举孝廉以后便立志匡扶汉室,使得国富民强,去行那卫青霍去病之事,震慑外族,为国家开疆扩土,可如今操已三十四岁,空活这十余年,毫无建树。如今圣上暗弱,居然妄想以封赏遣退董卓,董卓必然不肯退去,汉室危矣,我欲回乡举兵邀各路诸侯共伐董卓,行那伊尹之事。”
刘猛也没想到曹操会如此说,不过他也理解曹操的想法,理想被现实残酷的打败,刘猛听闻曹操说其欲行伊尹之事后更是触动,不管历史上的曹操是如何想的,可如今他面前的曹操对汉室的忠诚让他钦佩。他也感到可惜,他结交曹操也是想与曹操一起实现理想,没想到曹操还是如历史上一样有了自立之意,这样以后两人之间难免会有一战,这并不是刘猛想看到的。
“兄长大义,如朝中之人皆如兄长,盛世则不远矣。”
“奉义,你可愿助为兄一臂之力?”
这,刘猛为难了,虽说他佩服曹操,而且曹操与他的志向相同,可是他身上的系统成为了他投靠别人的最大阻碍,这系统必须效忠于他的将领才有属性和技能,才可以拥有将卫,再大度的君主也不可能让属下效忠他刘猛吧?好吧,就算这个作用刘猛舍弃了,但用杀意值召唤兵马呢?这个功能在任何君主眼里都是可怕的,一个能随时招出兵马的属下谁敢用。
所以刘猛注定了不可能辅佐任何人,他热衷于保卫汉室也是为了他出师有名,并不是效忠于皇帝,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哪个善终了?虽说他只是想天下太平,国家强盛百姓富足,不再让那五胡乱华的悲剧重演,他只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可如果有朝一日刘猛能够荡平天下,定然只有自立一途,否则就算他想功成身退来个卸甲隐居什么的,当权者都不会放过他,他当然不想死。
“兄长,我实有难言之隐,恕我不能追随,但如有朝一日兄长远征异族,我定当同往。”
曹操愣住了,他没有想到刘猛会拒绝,因为他感受的到刘猛是与他有着相同理想的。
“奉义,既然你愿与我一同征讨异族,为何不肯与我征讨董卓,共扶汉室?”
刘猛只是摇了摇头不再说话,他当然不能说就算以后两人为敌,如若曹操领兵远征异族,他刘猛定当带兵助战,但辅佐于他,刘猛是办不到的。
曹操见状也知道事不可为,便不再言此事。两人知道此次后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聚在一起喝酒,便一杯接一杯的喝酒,皆是大醉。
第二天曹操便辞官回陈留去了,临行前刘猛孤身前去送行。
“前次见兄长为董卓弓箭所伤,此甲乃我于恒山之中所获,名为玄武宝铠,防御极强,普通刀枪箭矢难伤,特赠与兄长,兄长此去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