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此事李杨将王思远也叫来,一同与费力德就双边贸易的事交换了些意见,最终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和平友好的氛围下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签订了一份意向协议。
此时的费力德已完全忘记了李杨当初在运河上是如何捉弄他,后来在扬州又是如何砸了升仙阁烟馆的事了。心里对李杨那是怎么看怎么顺眼,看眼前这两个少年就跟看着两个纯金雕塑似的。
最后在协议上签字的时候,在场的五人有四人都兴致颇高认为自己这边占了便宜。唯有通译毛天予在一旁微微蹙眉,总感觉今天这事透着古怪,一时间却又想不明白哪里不对,只得在心里对李杨和王思远又多存了一份小心。
待送走费力德三人后,李杨和王思远均是开心不已,东印度公司的表现完全在他们预料之中,接下来的事情可就好办了。李杨在济宁又待了两天,准备妥当后正待启程前往青岛,永琰回来了,同来的还有孔府少主孔宪培。
见到两人后李杨便觉奇怪,这两人似乎心情都不好,待到了贵宾楼两人立即遣退随从,只留下李杨说话,李杨心里一咯噔,暗道必是又出事了。
果然,永琰坐下后开口便道:“李杨,这次的事情有些麻烦,你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呃..十五阿哥这话何意?”
“哎,还是你来说吧。”永琰叹口气看着孔宪培道。
孔宪培点点头,便将事情说了。李杨这才知道,这次是山东各世家大族来给自己添堵了。这事的起因却是京城朝堂之争,本来朝廷百官对山东搞改革的事就颇有微词,是乾隆力挺此事才得以通过。
后来又闹出福长安炸鱼的风波,虽然乾隆将此事强行摁住了,没人敢在朝廷上再议论此事。可私下里却传开了,一时间各种言论都有,不过十有八九是攻击改革的。
这事是福长安在出面,又有纪晓岚和钱沣力挺,所以山东这些世家大族也没直接到济宁来寻事。可山东还有个孔府不是,这帮人便寻到孔府去了,想请孔府出面向朝廷进言阻止这改革。
孔宪培对李杨印象不错,现在双方合作办学孔府也落了不少好处,自然是不愿插手此事。可问题是孔宪培现在还当不了家,当家的名义上是卧床不起的老爹,实际却是老爹的叔祖孔继涑。
此人年幼时才学过人,曾在乾隆十三年乾隆到曲阜孔庙祭祀时在御前讲述周易,并将《大学》首章写成了四副巨字刻碑立于孔庙金声门左侧,其书法得到了乾隆亲口赞许后更是扬名全国。自此便眼高于顶,后来虽只考取了个举人,却在孔府上下自持身份屡屡插手各项事务。
这次各世家求****来孔继涑当即便点头应允,如今正四处联络各地官学教授和学界名流准备联名上书朝廷反对现行改革。
李杨可就纳闷了,自己在山东所为,无一不是利国利民本应皆大欢喜的事情,这些个世家大族为何跟自己过不去?
永琰见李杨一脸郁闷,开口点了李杨一句道:“无非名利二字。”
“我去,说到底还是为了钱。”李杨闻言不由脱口而出。略一思忖又道:“既想赚钱那他们也可以拿钱出来投资,我现在正要新建造船厂,他们都可以出资入股,大不了带他们一起赚钱。”
孔宪培闻言却摇头道:“你没明白十五阿哥的意思,名利二字,名在前,利在后,那些人若只是为了金银之利我也不至于这么烦心了。”
“为了名声?这又是怎么个意思?”李杨闻言可就更糊涂了。
孔宪培和永琰对望一眼,心里都在寻思,这李杨到底是个什么怪胎,平日里浑身上下都透着机灵,抬头一个发明低头一个主意,怎么连这事都不明白?
李杨见两人表情也知道自己又犯二了,不过这事他是真想不通,二也就二了,又开口道:“我是真不明白,还请孔公子再给我说说。”
“哎,这名声就是地位,士,农,工,商,你难道不知?”
“呃..”李杨无语了,只默默点了点头。我去,怎么把这茬给忘了。自己现在搞的改革,必然会导致这农工商的地位变成了商工农。这帮世家大族都是所谓的士,这些可都是明白人,家族中多有在朝为官掌控实权之辈,不是那帮见钱眼开的土财主能比的。
李杨虽是理工科出生,可这政治经济学也是背过书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核心理论他还是知道。自己现在把经济基础给动了,这上层建筑自然就急眼了。
可这事无解啊,难道自己也得发动一场法国大革命?我勒个去,想什么呢,法国大革命可是把皇帝给送上断头台了,面前坐的可就是嘉庆,李杨不由被自己忽然冒出的念头惊出一身冷汗。
永琰见李杨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开口问道:“李杨,这事你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我听听。”
“啊,没,我没打算闹革命,哦不是,我是说我没打算放弃改革。”李杨差点给自己一耳光,这怎么又说漏嘴了。
“我也没说让你放弃啊,有什么想法你先说出来,我听听。”永琰微微蹙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