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冬天的雪是不期而至的,就在李豫刚要离开陕州回归长安时,气温骤降,不得已穿上了棉衣。太子李适已经呆在了皇上的身边,每日嘘寒问暖,十分殷切。李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皇后差人送来了大碗参汤,用来驱寒。
李豫看着身边的李适说道:“皇儿,要不要尝尝?”李适微笑道:“好啊,能够与父皇共享一碗汤,而且还是当今母后亲手做的,这机会几人有?孩儿当然不能错过。”李豫笑了:“你这孩子,如今都身为太子了,还这么顽皮,你母亲知道吗?”
李适开心道:“母后真是贴心,知道这几日各州郡县普遍降温,特地做了碗参汤,用来驱寒。”李豫叹道:“谁又说不是呢,朕自从落难至此,要不是皇后悉心照料,还不知道成什么样子呢?说来也怪,初到十一月份,这天就瞬间冷了,让人一点防备都没有,听说关东那边都下雪了?”李适回答:“是呀,父皇,中原一带纷纷下起了雨,关外有些地方都下雪了,更冷!”
“要是在长安,说不定这会儿早与皇后等人赶往临潼华清宫了,长安偏西,可比陕州冷多了。”李适又问道:“听说郭元帅已经把长安城修复好了,等待父皇回去呢?”李豫欣慰笑了:“是呀,朕也是迫不及待,虽然呆在陕州半月有余,但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去,看看朕的大明宫有没有被吐蕃损毁?看看京城百姓都怎么样了?
当初急于奔走,也顾不上城中百姓了,如今想想自己也觉得愧疚,对不起他们,出了城有些百姓还是跟随着朕来到了陕州落脚,这才懂得老百姓才是朕的依靠,离不开他们啊!”李适听得仔细,也倍感触动:“没想到父皇经此劫难,懂得了不少治国之理,真是可喜可贺呀!还有一事,儿臣也是听别人说的,不知道……”“什么事?但讲无妨。”
李适说道:“前几日听说程元振一心苦劝父皇定都洛阳,可有此事?”李豫甩甩袖子:“是有此事,程元振的确提过,而且朕当时差点动心了,当然了最后多亏郭子仪回信,朕看过之后,才觉得迁都一事不可取,所以最终没有答应,这几日已经准备好了回长安,但是却下雪了耽搁了。”
李适严肃道:“父皇,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这劝您定都洛阳的程元振是居心叵测,您没有仔细想过吗?”李豫爽朗挥挥手:“你想多了,程元振也是为了朕着想,再说那几日郭子仪的收复长安消息还没有传来,朕承认是有点草率了,不过还好,已经挽回了,朕决心已定,回师长安,任何人再劝都不可动摇!你也别说了,看这天气,雨是下不了几天的,所以你也早点准备,待天放晴,我们就出发,回长安。”
一路忐忑的程元振跟随在李豫身边,没有多说半句话。也不敢询问李适,只是一路上默默走着,跟随着大军回到了长安。长安百官听闻皇上的龙撵已经渡过渭水,纷纷出城前来膜拜。城中百姓僧侣,道士九尼都跟随着官差行走于大街小巷,只为迎接这九五之尊的到来。
李豫所到之处,欢声笑语,鞭炮齐鸣,再一次感受到一个皇帝应有的尊崇,应有的地位。当李豫看到自己昔日熟悉的大臣们时,内心不再是孤寂的,也不再是孤单的,而是暖洋洋的,是舒服的。众多百姓看到皇上的龙颜后,激动不已。尽管曾经遭受了挫折,遇到了劫难,但在此刻看来都不算什么,因为有了皇上,就等于有了一个做主的人,有了自己的信仰。大明宫是离不开皇上的,长安城是离不开皇上的,整个天下都离不开皇上。
当自己看见威严的大明宫时,再一次看见豪华的丹凤门时,双脚踏在渐行高远的台阶上时,李豫的霸气与威风再次回归了。他又是那个手中权力巨大的天子了,是那个掌握着天下生杀大权的一家之主了。他内心发誓这一次的回归一定要小心谨慎,一定要用好手中的权力,一定要善待万民,一定要做个好皇上。
大明宫内寂寞了整整十五日,终于迎来了昔日的繁荣。宫女回归了,太监回归了,侍卫回归了,一切该有的人都归到了自己的岗位。经历了一次动荡的人再也不希望奔波了,因为这十几天太不容易了,仿佛轮回于生死之间,悬崖之边。
当然,一次磨难奔波,也使得人们看清了身边的人。
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平日里伪装的再好的人,到了生死边缘也会暴露无遗的。真英雄,真汉子是看得到的,也是永恒的。李豫这次成长了不少,知道今后该依靠谁,该疏远谁,这或许就是他出逃的收获吧。
素未与郭子仪打过交道的当朝太常博士、翰林待诏柳伉居然主动来到了郭府。柳伉为人低调,不喜奢华,这次来到了郭府,也没有声张,一个人坐着轿子来的。郭府的门卫居然不识得他,当然了,也可以理解。平乱之后,郭府的下人肯定是要重新挑选的,而柳伉从没有来过此处,门卫岂有认识之理?柳伉下属说道:“大人,小的去给您问问。”
柳伉拒绝道:“不用了,你回去吧,郭令公德高望重,这也算是我第一次隆重拜访,不宜人多,我一个进去就行,你回去吧。”属下遵命撤回,柳伉抬眼仔细看了一眼鎏金大字‘郭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