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天说变就变,早晨还是骄阳似火,中午就成了大雨倾盆。
与外面的天气一样,伉俪情深的邓灏夫妇也正在家里大吵特吵,声音能压得过外面的电闪雷鸣,导火索就是那幢sohu大厦。
那幢中关村里数一数二的摩天楼,地皮是借sohu公司的名义从政府那特批的,启动资金是李家明掏的,银行贷款是桂铭帮着搞的,企业用地改商用手续是孙慧帮着跑的……。总而言之,那幢大厦其实与他们夫妻关系不大,顶多就是帮着张罗了一下,不象其它楼盘是由他们操刀。
如今,邓灏用那幢楼抵李家明的九亿美金借款,在他看来是在商言商,但在他妻子看来,这就是沾人便宜。不但是这幢楼,而且在沪、深两地建起来的两幢sohu大厦,都是因为李家明的关系才建起来的。丈夫想做邓家的产业,李忠华不反对,但既然要脱离李家,那就要把账算清楚,不能拿商场上的那一套用在人情上。
怎么办?
不知道。
来北平巡视分店的黄国庆夫妇俩面面相觑,觉得大姐、姐夫(姨父)说的都有理。灏华地产确实是他俩做起来的,李家明不过是掏了一笔钱,投入了一点人脉资源,邓灏说他帮着将五千万美元变成一百五十多亿港币,那就不欠人情了,就得公事公办。
可大姐说的也没错,灏华地产能有今天,固然有两人的功劳,但李家明是成功的关键。换而言之,如果不是李家明重感情,他根本不会投资、投人脉,甚至会撇开两人另起炉灶。起家的时候,人才好找,资金和人脉不好找,尤其是sohu董事会的副董事长,那是块金字招牌!
吵无好言,夫妻俩虽是关起门来吵,虽然是结发夫妻,也终于吵出了问题。平时都让着妻子的邓灏,终于吼出了他心里的憋屈。
每年去岳父家,不管是叔伯、婶婶,还是亲戚们,都把他看成是沾了李家的光,却不曾想他一直在帮着李家出力。从开始的贩冬笋、贩香菇,没有他联系销路,能那么顺利?后来的厂子,机械方面也是他一手操办,连李家明跟章昭洋他们搞sohu,他也是家里有多少钱就借多少。
现在轮到他创业了,借李家明一点钱怎么了?
不错,李家明是借了笔巨款出来,但那才占他的家产多少?当初邓灏为了李家明的事业,可是连家底都掏空了,甚至还想卖房!
“阿华,你要想明白,如果没有我们,家明那五千六百万美元,能变成今天的十几亿美金?不错,他是投入了资金和人脉,但那只是开始阶段,后面的事都是我们带人干起来的,而且他获得的远比他付出的多得多!
你说得也没错,他是可以另起炉灶,但他有那个精力和时间吗?你自己说说,公司的事他管过吗?连公司上市这么大的事,他都说好了来帮着造势,结果还是没来。还有,他研究院的事,本来可以交给我们操盘的,结果他直接给了王振国。”
后面的道理李忠华没听进去,但前面的委屈她听到了,愤怒道:“我家怎么对不起你了?不就是有人说两句闲话,你以前不作声,现在来算总账?”
“什么叫你家、我家?那是你娘家,你是邓家的人,邓母李氏!”
隔壁的李国华听到两人开始吵这个了,连忙跟老公过来劝架,强行将暴跳如雷的大姐拖走。帮着妻子将大姐拖进了厢房的黄国庆,又回来与姨夫相对苦笑。
牙齿尚且跟舌头打架,何况是一个几十口人的大家族?邓灏的委屈,黄国庆也受过,而且比他还难堪过。几个妻弟太出色,读书的会读书,当官的会当官,赚钱的会赚钱,把几个女婿比得没一点可取之处。农村人不会掩饰,村里人、亲戚之间的闲言碎语多着呢,尤其是他们村里的人,连说他吃软饭的人都有。黄国庆又不象大毛伢样想得开,心里哪能不难堪?如果不是因为这些破事,在老家没什么亲戚的黄国庆,会过年的时候宁愿守着冷清的老屋,也不愿意去岳父家凑热闹?
两人抽了几支闷烟,感同身受的黄国庆叹气道:“灏哥,你还算好一点,好歹把公司做得这么大。上次去送年礼,杨丽丽跟袁娓还说我送礼送轻了,意思是我不感恩。
我就想不通了,店子是我和国华开起来的,最多是借了点钱,还是向你跟大姐借的,都没问家明借过,这也算是沾了光?即使沾了光,也跟家仁、家龙没关系吧?”
其实邓灏还有些羡慕这位二姨夫,虽然生意做得小了点,可二姨子不向着娘家人,最多是把家明当亲兄弟,其他的一概不认。尤其是其他的堂兄弟,不管谁投资到她那去,那都是要抽成的,不象忠华大包大揽。
“哼,她们那三妯娌,哪个是善良的?也不知家仁他们怎么想的,怎么会找那样的女人?你不知道,公司上市时,因为给管理人员股票,她们还说我是在收买人心。
操,老子帮她们赚了钱,还让她们数落?”
两姨夫互倒苦水,厢房里的两姐妹却是妹妹数落姐姐。
“大姐,姐夫讲的没错,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哪有你这样搞的?莫讲家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