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几乎都是理论。不耐烦的,可跳过不看。
把最后一个人送入了岱宗灵境后,庞士元第一时间就关闭了岱宗灵境,接着才大大地松了口气。
灵境开启的消耗大,他早有预料。可他真没有想到,消耗会这么大。尤其是他这一次还刻意引动了“玄黄功德碑”的一部分能力,去考验岱宗高层的人心,也就进一步加剧了神魂的消耗。
而他之所以要如此做,就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增长气运。
人都说,命运天注定。
这话在庞士元看来,至少有六分对。
至于为什么是超过了及格线的至少六分,那是因为人的一生从出生那一刻开始,真的就已经注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很多时候,人挣扎了一辈子,却还在原地挣扎,从未曾跳出自己出生的那个地方,那个范畴。
而这,岂不就是天注定?
只是,人的命运又不是完全天注定。
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最终超脱了天注定的范畴,走出了他们自己的精彩。
而这,就是所谓的: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
大道之所以给天道留了“遁去其一”,就是因为大道知道,只有变化才能带来生机,带来进步。否则,世界只会在一潭死水里沉寂,进而沉沦。
人道,在天道之下
天道,在大道之下。
然而不管是什么道,都不可能完全固化。
因此,人就不能认命,就要去挣挣命!
庞士元有“玄黄功德碑”镇压气运,可他从不认为,有了“玄黄功德碑”,那就万事大吉,可以坐等鸿运降临。
气运,到底是什么?
庞士元认为,所谓气运,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用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说法来概括,那就是:
天时、地利、人和!
在古代,天时地利人和,主要指战时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和人心向背。到了后来,天时地利人和又开始喻指一切能够指向成功的内外条件。
在庞士元看来,天时地利人和,其实很简单:
四时分明是天时,风调雨顺也是天时
灵脉汇聚是地利,灵境生焉也是地利
人心所向是人和,各得其所也是人和。
天时,不可强求。
庞士元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上天的私生子,天时一定在他。因此,他也就从未想过要依靠天时。他所要的,所希望的,仅仅是上天的无私无私,就是大爱。
而地利,有“玄黄功德碑”镇压地脉,汇聚并生成灵脉,又有岱宗灵境做万世之基,庞士元自觉,不说尽得地利,可也算是得之七八。
因此,他也不担心地利。
有了天时和地利,庞士元剩下要考虑的,就是人和。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所以,人和,才是关键!
而他又认为:人和,主要体现在人心所向和各得其所。
有岱宗“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宗旨在起汇聚人心,又有“玄黄功德碑”凝聚人心,庞士元也不担心人心所向。
那么,他唯一所要担心的,就是各得其所。
人只有各得其所,才能各安其位。
然而,什么才是各得其所?
庞士元认为,各安其位,各展所长,就是各得其所。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岱宗上下,都已经各安其位、各展所长了呢?
这还真是一个大问题,似乎真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标准答案。
一番思考之后,庞士元自认,在行政、商业、科研等方面,他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而他也不在乎自己这些方面的不足,因为他自有他的长处他能分辨人心修炼之心。
和平年代,行政第一。
因此,和平年代,文人的地位总是更高。
而到了战争年代,武人就当之无愧地走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和主角。
如今这世道,说是战争年代,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因此,武人修练之人的地位,自然就要高出文人。
那么,能够分辨谁更拥有更坚定的修练之心,岂不是要比分辨行政、商业、科研等能力,更加重要?
正所谓,有心才能成事而成大事者,莫不有恒心!
所以,想要修炼有成,那就必须有坚定的修练之心。
而他能分辨这点,那他就能有的放矢地做出安排,让拥有更坚定修练之心的岱宗子弟,获得更多的修练资源,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强大的岱宗子弟。
那他也就做到了各展所长,各得其所,也就掌握了人和。
而有了人和,他就有信心应对一切。
用“玄黄功德碑”考验人心,是他灵机一动的结果。恰好,他就有这方面的能力“神月三式”,而“玄黄功德碑”又给了他施展的空间,于是他就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