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最终秩序?(六)
俄罗斯帝国首都彼得格勒(1915年初为“去德国化”而由“圣彼得堡”更名而来)以南六百七十公里,距离最近的战线约二百五十公里,俄军大本营驻地莫吉廖夫,俄军总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正愁云满面地走在前往最高统帅——也就是沙皇尼古拉二世陛下本人——办公室的路上。
形势一塌糊涂,从东到西,从外到内,从下到上。
东部对华战线,抽调国内大部分精锐机动兵力组成的“后乌拉尔方面军”,在开战以来表现最优异的高级将领aa勃鲁西洛夫指挥下,自七月底开始对敌西北方面军主力发动的钳形攻势以己方的全面溃败告终,丧失过半兵力和绝大部分技术兵器,至九月中旬,新西伯利亚以东国土全面沦陷,战前精心构筑的东方三大要塞只剩下完全陷入包围圈的新西伯利亚还在苟延残喘。
当下,由前装甲兵总监纳卡西泽将军指挥的“前乌拉尔方面军”正沿乌拉尔山一线重建防线,这支由残兵败将拼凑成的“乞丐方面军”既缺乏重武器,更毫无士气可言,只能祈祷新西伯利亚要塞能多撑一阵子,为该方面军的整补争取到尽可能多的时间。
东南方面的土耳其斯坦战场就更不用说了,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处处挨打,处处被动,里海以东全面沦陷的未来恐怕已经不远了……看来得尽快筹建一个新方面军来组织乌拉尔河防线,确保前乌拉尔方面军的后路才行。可是现在这种情况,前乌拉尔方面军整补所需的物资尚不知从何处腾挪,还能从哪里变出更多的枪炮去武装一支新的方面军?
俄罗斯帝国最不缺的就是那些“灰色牲口”,死多少都不可惜——虽然今年头十个月就已伤亡失踪两百五十万人的数字未免有些“扎眼”,可是跟这些牲口一起损失掉的精英军官,以及更重要的坦克、飞机、无线电、重炮等技术兵器,却不是短时间内能补充得上的。
国内的军事工业弊病丛生,效率低下,武器弹药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战争需要,而被僵化、麻木的官僚们搞得一团糟的铁路系统更加剧了前线部队的物资缺乏。
英美盟国许诺的援助不少,能按期运到的不多。
上个月那场史无前例的孟加拉湾海战中,协约联合舰队大败而逃,印度的陷落近在眼前,中国与德土会师波斯湾的未来也隐约可见,这样看来,当前获取外援的主要通道或许将在几个月内被掐断。
坏消息接踵而来,九月十五日,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与巴尔干诸国结下怨仇的保加利亚宣布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随即与德奥军一同攻入塞尔维亚和黑山,腹背受击的塞黑联军很快溃败,退向亚得里亚海海滨,原本经巴尔干半岛获得的那一小部分外援也就此中断。英法虽然承诺将派出远征军在希腊登陆以“稳固巴尔干战线”,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也很难指望英法在这个次要又次要的战场上投入足够打垮保加利亚和收复塞尔维亚的兵力,这就意味着虽然不那么重要却也发挥了相当作用的巴尔干交通线将很长时间——也许到战争结束——都无法恢复。
目前,以e国罕有的北冰洋不冻港摩尔曼斯克为基点的北方交通线虽然还未受到敌方实质性的威胁,摩尔曼斯克至内地的单线铁路也赶在战争爆发前完工,但由于港口配套设施的建设滞后,以及铁路本身的工程质量问题,加上与盟国的协调存在种种问题,现在只能承担很小一部分外援的输入,短期内更无可能弥补波斯和巴尔干交通线中断而丧失的输入量。
然而,与近两月来德奥发动的秋季攻势相比,上面这些坏消息还属于让人有时间冷静下来慢慢思考对策的“远忧”。
8月下旬,德军涅曼集团军集中优势兵力多路会攻波罗的海重要港口里加,与此同时德国海军以公海舰队主力配合发动里加湾突破作战。里加湾内密布的水雷阵令德军舰艇损失惨重却无功而返,但在陆上战场,俄军却因缺乏机动兵力支援而节节败退,俄军西北方面军主力为避免被合围在里加城内,被迫主动放弃里加,向楚德湖方向大步后撤,计划在塔林、普斯科夫一线重建防线——此线之后,帝都彼得格勒几乎无险可守。
大约同一时间,西方方面军面对的德军第9和第12集团军以少数高度合成的坦克摩托化部队为先锋,对俄军重点防御的斯文茨内亚地域发动了一次强有力的钳形攻势,以“不可思议的进度”实现了闪电式的突破,继而兵锋直指明斯克,莫吉廖夫已经不再安全,刚刚阿列克谢耶夫还听到有人进言,应将大本营迁往斯摩棱斯克或莫斯科。
面对奥匈军队的西南方面军情况稍好一些,9月上旬起,奥军第1和第4集团军在收复战争初期全部失地的基础上,自旧国境一线攻入俄属波兰南部和乌克兰西部,在西南方面军的顽强阻击下,进展缓慢,到10月初突破德涅斯特河一线后已显无力,此时正推进到平斯克、科韦利、利沃夫、切尔策诺夫一线,占领了一条纵深六十到一百公里的狭长边境地域——这就暴露了中线德军第12集团军的侧翼,令该集团军不能放手自如地向明斯克进军。
高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