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权唐> 第723章 大唐战神(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3章 大唐战神(1)(2 / 3)

队铁血的属性一面,但作为军人,在如此氛围中,骨子里的一份血性自然而然被激发出来。

孔晟嘴角掠过一丝淡淡的微笑。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他比谁都清楚,要想让这群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地方军尽快成长起来,泛泛的战斗鼓吹是无济于事的,只能让他们明白,他们不是在为任何人而战,甚至也不是为皇帝而战,而是在为自己和亲人战斗,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鼓起最大的勇气,发挥最大的潜能!

在此基础上,在严格军纪的束缚和推动下,人人便能做到奋勇争先,不畏生死。

孔晟缓缓点头,再次朗声道:“出征之前,孔某再次重申:畏战不前者,杀无赦!违抗军令者,杀无赦!……军法如山,不管是谁,只要触犯军法,必严惩不贷,情节恶劣者必杀无赦!”

“罗勇,擂响军鼓,全体都有,兵进许州!”

孔晟的话音一落,孔晟的亲兵营也就是临时充作这支军队宪兵队的江宁铁骑营五百人中,数十名膀大腰圆的军卒分别擂起十余面硕大的牛皮军鼓,咚咚咚如同雷鸣的军鼓声苍劲有力,震彻旷野。所有的军卒士气高涨,以营为单位,步兵营后,骑兵营在前,弓兵营居中,后队变前队,阵型井然地向许州的方向高速行军而去。

徐州。

郭子仪在李光弼兵败后撤军至此暂时休整,一边向朝廷奏报军情一边等待朝廷的最新军令。不久,长安就传来皇帝的诏命,听闻皇帝命孔晟从江南北上讨贼,郭子仪等人心里颇不以为然。

对于孔晟个人的军事才能,郭子仪其实也有一定的认可。但郭子仪对江南和山南军却很是不屑一顾。在郭子仪这位当世名将看来,山南和江南的地方官军就是一群没有经历过战阵的乌合之众,皇帝让孔晟率这样的五万人北上讨贼,听上去蛮具有战略眼光,实际上就是让这批兵马去送死,真正起到的牵制史朝义兵马的作用有限。

史思明麾下铁骑的战斗力之强,还要超过昔年安禄山部下的胡骑。范阳军目下号称拥兵二三十万,十余万人盘踞河东老巢,十余万人占据洛阳周遭,对整个河南露出锋利爪牙虎视眈眈。

在大唐军队中,李光弼和郭子仪的部下所属兵马,应该是属于战斗力顶尖的了。而唐军这一次的大败虽然有决策上的失误,战略上的误导,但郭子仪心里有数,史思明麾下铁骑彪悍勇猛,几番与唐军正面冲撞,自己的兵马都落在了下风。这也是唐军溃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必须要有正面认识,范阳军中能征善战者不在少数,而能人和各种奇人异士更是层出不穷。范阳军与江南的流民义军可完全是两个概念。

当然,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承认并公开渲染的。否则,不要说军心要被动摇,就是皇帝那边也无法交代。满朝文武长安权贵们根本就不能接受,大唐军队的战斗力竟然不如一群河东叛军,郭子仪这些当世名将竟然不如史思明麾下的一群胡儿将佐。

郭子仪心里暗叹一声,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既然皇帝命孔晟率江南山南军北上,又命自己和李光弼分别从徐州和相州两路围攻洛阳,也只能是按照诏命行事了。

至于皇帝在诏命中提到的,这三路兵马哪一路先拿下洛阳,谁的功劳就最大。郭子仪也没有太放在心上,他认为三路围攻包围洛阳,固然是当前最佳的战略决策,但史思明虽死,但史朝义篡位夺权,定都在洛阳。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清理史思明麾下的旧臣势力,史朝义几乎将史家政权的大多数兵马都布置在了河南一线,总数应该差不多有十五六万人。

郭子仪麾下只有六七万人,李光弼的残兵败将还有四万余人。即便加上孔晟的五万人,总兵力也比起范阳军基本相当,但整体战斗力却不是同日而语。

李光弼新败,军中士气低迷,可想而知。郭子仪这边稍好,但也强不到哪里去。至于孔晟这五万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孔晟的本事再大,个人之勇就算是堪比天神,也无力回天,他率领这么一支毫无战斗力的军队挺进河南,摆明了就是给范阳军送菜吃的。

因此,在郭子仪看来,三路大军哪一路都很难拿下洛阳。即便是形成三面合围,要攻克洛阳防线,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耗费巨大的代价。

洛阳城防高深,驻扎着史朝义的嫡系铁骑,这支兵马曾经一度席卷整个范阳、河东,打得大唐官军闻风丧胆。

最终的结果,可能朝廷还是要调集西北兵马入关,由太子李豫统率,从长安东进,才有可能对范阳军构成实质性的威胁。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但孔晟已经兵进唐州,郭子仪不可能坐视不理,留在徐州按兵不动。几乎是在孔晟出兵许州的同时,郭子仪也从徐州整军出征,他的行军目标是汴州。如果他的这一路能拿下汴州,才会对孔晟或者李光弼的另外两路形成有效声援呼应。

但拿下汴州何其艰难,史朝义在汴州陈设重兵,为的就是防范郭子仪的徐州兵马。在史朝义的心目中,郭子仪是最值得警惕的大唐将领,只要能抗住郭子仪兵马的进攻,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