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的坚持,这场大战终于以北越的胜利落下帷幕,可真正知道内情的人却难以高兴的起来。
简单的统计了一遍,在这几个月里,历经大大小小近百场战役,北越损失的兵力已达三万之众,这已经超过了北越明面总兵力的半数。
如果不是这期间又征调了大批新兵,恐怕北越现在连最基本的军队编制也难以为继。这还不是最棘手的,除了兵力的伤亡外,战火所造成的大量灾民同样也急需安置。
其中,最让人头痛的莫过于开阳城,几个月的对垒,现在的开阳城也不过比废墟强上一些,而开阳城外更是集聚着十万之多的流民,不加以安置,这些人同样能搅出大乱。
多重内患下,即使战事结束,叶文等人也是忙着不亦乐乎,重修黑月要塞和开阳城都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可摆在所有人面前,却还有另一道难题,粮食。民以食为天,只有吃饱了,军心民心才能稳定,才有力气谈得上干活。
为此,萧远山也多次上书请命,可朝廷派发的那些粮食也只是杯水车薪,并且上书的次数一多,那些京城的官员也打起了太极。
气愤归气愤,可萧远山本就清楚,一味指望那些人,这场仗早就不用打了。国都离这里千里之遥,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终究还是要自己想办法。
几天的思绪下,萧远山随即也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叶文,命令的下达也很简单“不惜一切代价,筹到粮食。”
本来,这个任务在所有人看来都难以完成,可听到萧远山“不惜一切代价”几个字眼,叶文心中很快便有了底气。
这样的世道,即使再多的人饿死街头,同样也有人家朱门酒臭,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筹集到粮食并非不可能,就像他当初在晴云城那样。
况且,这件事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是个难题,但对于叶文来说,着实是一件美差。这些天,因为修建城池的徭役,他手下的这些土匪早就叫苦连天了。
能接下筹粮的活,他们自然可以名正言顺的摆脱徭役。并且,随着征粮的计划付诸实践,叶文更惊愕的发现,他手下的这些土匪居然如此善于此道。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他们以前是打着劫匪的名义敲诈勒索,而现在,是打着官名敲诈勒索,终究是殊途同归。
说起这敲诈勒索,叶文渐渐也有了一些心得,人家有一百钱,你非要抢走九十,那结果只能是鱼死网破。可你如果要抢走四十,人家心痛归心痛,但权衡利弊一番,人家最终还是会给你。
因为如此,掌握好这个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收多了适得其反,收少了又亏了。几经摸索,在自己手下的这班人中,叶文真的发现了一个人才。
何为人才,简单的解释一下,人家只需要站在你家门口,不需入内,仅扫视一眼你家大门上都多少个铜钉,就可以估算出你家底几何,征收多少合适。这样一来,连叶文都不得不感叹,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呀!
如此一来,几天的功夫,转移了几城几镇,对于原定的计划,不知不觉间叶文竟然超额完成了。
说实话,能做到如此,叶文手下的这些人绝对功不可没。以前,他们以匪的名义抢东西,饱受诟病。可如今,他们却能正大光明的干起老本行,这样的反差,令他们都鼓足了干劲,同时,这也更他们坚定了当兵的想法。
粮饷充足,萧远山随后也颁布了一纸文书,凡是加入城池修建的流民,每天都可以免费领取自己份额的粮食,并且接下来的三年可以免去赋税。这样一来,既可以救济灾民,也能尽快修复这些因为战火留下来的疮痍。
一个月的休整,边塞之乱也暂时稳定,此时,萧远山也将回京复命提上了日程。事实上,这一个月里,催促萧远山回京的急令已经接连下了六道,这其中的含义很是耐人寻味。
虽然萧远山以边关未平为理由,一直没有回京,但皇命终究是难违,这里的事务刚刚平息,萧远山便有了班师回朝的打算。
先是将来自各地的驻军派遣回去,而后让王远接替驻守黑月要塞的任务,萧远山也开始清点和他一起回京的人数。
经此一战,北越国虽然元气大伤,但兰西也未讨到什么便宜,尤其是最后一役,兰西军的损失可谓惨重之极。这样一来,至少几年的时间,兰西都不会有大动作了,再加上王远的能力,对于黑夜要塞,萧远山倒并未如何担心。
他真正担心的却是京城里那些小人的动作,之前的违抗圣旨,之后的枉视急令,和他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萧远山清楚,那些老家伙一定少不了借题发挥。
就像这次,萧远山并没有让王远一同回京,一方面是因为这黑月要塞确实需要一个得力干将镇守,而另一方面,他可不希望唐英明借以前的旧怨,插上一手。
不过,萧远山也并未有太多的担心,借着这次大战的机会,他已经将那些老家伙插在军中的心腹全都踢了出去。哪怕那些心腹中也有不少真才实干的人,但他却不得不这么做,军权在握,他才有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