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过得倒也不慢,只是愁煞了杨雁回。
原本杨雁回是极高兴的,因为这一年里,对她来说,都是喜事。
先是杨岳伤重死在狱中了。至少在杨雁回看来,这真是一件好事,世上又少了一个畜生。
接着,杨崎醒了,且慢慢调理的身子日渐好了,大有比往年更好的光景。
周氏被判杖一百,徒三年。
杨鸣涎着脸上门来求婶子救命,拿赎罪例钞出来,帮娘免了杖刑。闵氏翻脸不认人,又打又骂将他赶出街门。动静闹得太大,惹了好些村人围观。
杨鸣气得脸色青白不定,但他口齿远逊于闵氏,根本辩白不过。
多日不开口不出门的杨莺,这才出了门,当众跪求闵氏留娘一条性命。闵氏这才高高抬着下巴,对杨鸣道:“我看小莺的面上才给你这钱的。”
后来,杨莺的精神才渐渐好起来了。这对杨雁回来说,自然也是一桩喜事。她是越来越喜欢杨莺这个妹妹了。小丫头真是心灵手巧,乖巧听话脾气好。在她家养了一段时间后,模样也渐渐标致起来了。多了这么一个姐妹作伴,杨雁回自是高兴不已。
周氏后来病死狱中。杨鸣这小子终于有了点爷们样儿,后来拜别叔叔南下闯荡去了。他守着京城不去闯荡,反而要舍近求远,去了南直隶,想来也是觉得留这里继续过活,怪没意思的。
不过对杨家而言,最大的喜事是杨鸿、杨鹤都考了秀才,不久便补了廪膳生。虽然在童子试之前,杨家起了那么一场风波,好在考试时二人发挥的还不错。后来又去京里考了府试,一连几场下来,次次都被取中,排名还都挺高。
闵氏这么勤俭的人,高兴坏了,拿着大把大把的银钱,一场接一场的打发报喜的人。
二人因是京郊丘城县人,先是被拨到县学,因青梅村其实距离京中较县城更近,便请求宗师改到府学。宗师也慨然允了。
作为丘城县最年少的小秀才,杨鹤很是得意了一阵。最初赵先生嚷得很响亮,说她儿子季少棠是那一科最年幼的秀才。喊了几天后,一论序齿,却原来季少棠比杨鹤大了三个月。众人这才知道,青梅村杨家的小子,才是这科最小的秀才。杨鹤这下可是得意坏了。
只是杨鸿、杨鹤后来才发现,县学和府学也都不怎么样。各位秀才学子,大多不过是点点卯。高主簿闻听杨鸿曾有过,“兴许县学和府学的老教官们,能好好的教教学生”的妄想后,还笑话了他好大一场。
杨鸿现在仍旧以自学为主。高主簿应承了,说会帮他访个名师。怎么说也是秀才了,或可请得动名师了。
说起高主簿,杨鹤还告诉过杨雁回一件趣事。
在京里考试时,杨鸿答题完毕,交了卷子。宗师看过他的卷子后,便问:“你先生是谁?”
杨鸿眉毛都没动一根,回道:“高希庭。”
宗师还道:“怪哉,可是丘城县的高主簿?他明明是一县的主簿,怎地又做了人家的西宾?”
杨鸿道:“学生开蒙,原本在村学。高先生并不在寒舍坐馆,只是时常指点。”
一番话说的白龙镇上的廖先生好像和他全无关系。高主簿来了杨家,听闻此事,大笑了一场,又道:“往后莫再如此,那宗师不记得你也罢了,倘若记得你,日后又追究出来,到底也不好。”
可是,自从两位哥哥考起了秀才后,杨雁回的日子,便又不好了。
她如今已是豆蔻年华,又是秀才妹子,家里成了正经读书人家,于是,再不好像往日那样,动不动便走街串巷了。
急得杨雁回时常骂天咒地,很是怨恨了一回天下儒生:“那些腐儒,一个个的也忒不要脸。他们自己天南海北的四处游逛,动不动还提笔写个游记啊诗啊的,难道不知看景逍遥能让人心情好?却偏偏污蔑出行的妇女无耻啊,不守闺门啊。真真是一群败类!若哥哥没考起秀才倒也罢了,咱没根基的人家,没那么多规矩。偏偏他两个又做了秀才。我若再跟以往那般,岂不是要害他们在学里被人笑话?一说起来便是,你们看杨鸿和杨鹤的妹子,一个闺中女儿,走街串巷的。”
杨莺便好心解劝她道:“姐姐,你只想想咱们守着京城,已是好多了的。但凡遇到节气,哪个不出来走一走,看看景?你上回没听焦大哥说哩?有些小州小县的,别看那地方又小又穷,规矩那叫个多哩。街上走的全是男人,罕见女人。这眼看着又是清明,多少官太太都要出城来游玩。姐姐到了那时,出门耍个痛快。”
杨雁回还是难受得紧,道:“就该让男人也尝尝被困在四四方方一座小院子里的滋味。”说起来,她曾经可是受够了这种滋味。
秋吟立刻点头表示同意。
杨鹤便道:“无防,待哥哥日后有了出息,给你盖一座大花园子住。林石泉木,亭台楼阁,曲廊假山,要什么有什么,比画上的仙境还好看。保你住进去了,便再不想出来。”
杨雁回一肚子火气,冷笑道:“爹卖两桶鱼,抵你一年得的那点廪膳,你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