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诡墓疑云之畏亡人> 第14章 戏说八卦笑对神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戏说八卦笑对神仙(1 / 2)

我心想,又是前又是后最后来中间。真是东南西北方,方方不落。乱讲一通。全是废话,和没说一样。当然,这也只能想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平爷高见”我昧着良心说了句。秃子和肖洋两人在后面忍着笑。我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肖洋确先憋不住了。咯咯咯咯的笑的前翻后仰的。像朵小花儿似的。秃子嘴张的大大的。明明在笑。确没发出任何声响。这可把肖洋乐坏了。索性不走了。蹲在哪儿笑个不停。我无奈不在搭理他们。跟在梁九平身后,梁九平看了看我又指了指左右山峦的距离款款而谈起来。“山在周易之中即为艮卦。在八卦中,艮卦代表凸出。艮卦之数为七,兑卦之数为二,坎卦之数为六,仅是用七、二、六组成的象数,老弟请看北方这六座山峦。南方这七座山峦。”随着梁九平的话语。我向南北分别一看。嘿。还真是北六南七。秃子就在老后问了“那兑卦之数二又为何意?”

梁九平呵呵一笑答道“兑卦,卦象是泽,乃是愉快之意,阳数为二。乃是阴阳成双之说。兑为悦也。同秉刚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坚行正道,引导百姓向上。在《周易》中,可以说《兑》卦才是谈论喜悦的卦,也是《周易》中唯一谈论喜悦的卦”

秃子笑道“那咱这次来的是个愉快之地喽?”肖洋听完便又抿嘴偷笑了起来。还不忘捎带着笑骂了一句“贫嘴!”秃子方才哈哈大笑了起来。梁九平见二人你来我往,气的脸色通红。冷哼道“竖子不可教也!!!”秃子听完笑的更欢了。其实我也实在忍不住了。但碍于情面。不是不想笑。是不能笑啊。我心中哈哈了两声。抬起头来对梁九平说“先生高才,七某受教了。”梁九平见我谦虚谨慎的形态,方才心中好过了一些。我话不停留,便问“那我们此番是福还是祸呢?”梁九平微微皱了皱眉说“此地尚未开化。但照此间来看。就算讨不到好处,也不会损失太过严重的。”我顺合这他点了点头。

秃子把我叫到后面问我“梁九平说的是真是假?我们这老革命不懂这些个儿啊!”肖洋和眼睛也是直盯盯瞅着我。我说他说的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有些还是很准确的。看来也不是一个泛泛而谈之辈。有些本事的。我说你们别太小看人了。肖洋问我那他说的是对的了?真是一趟愉快之旅?我反问道“从出发至今。山门还未摸到,便死了几十个人。能是愉快之旅?”我说你们不是越活越回去了吧?我说翻山靠的是真本事,那是这些卦象能看的透的。这卦象要是看的准,我们翻山涉水之前。卜一卦。不完了?上上卦,我们干。下下卦,我们不干。多简单?眼睛说“也是唉,七爷高才.”秃子和肖洋又笑了起来。我说高个鸟捶捶。秃子说七爷你平时不是也有一套论理么?给大伙说说。让我们这些童子军有个准备不是?

我说秃子,你不地道。秃子向我作了个揖,恭敬的答道“请先生原谅则个!”谁搭理他谁少活半年。肖洋笑骂了一句。我们几人笑的也是痛快。不知不觉便走了几个小时。秃子说过子时了。我说大家小心点吧。这地方感觉浑身难受。

我冲梁九平喊了声停。我冲他说道“过了河。再往前几百步就到滩了。大家歇了吧。俗话说过河不过子午河。”梁九平有些不相信。我实在不想给他解释,但看着这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想起小李手下的那些兄弟。唉。话说小李。你现在在哪呢?接着我又说道“传说每当极阴极阳的时候正是一些灵物走动的时候。阴为地,太阴为水。水是极具灵性的。记得小时候村中年长的老人就常说,子午正是河神用食的两个时辰。如果这两个时辰下水的多半会给河神当成办子{传说中神仙吃的东西}吃掉的。”其实我是为了保险起见。多一分心思,少一分危险才是实在的。故而说的玄玄乎乎。再说大伙都走了好几个小时。身心疲惫,万一出现些突发情况就危险了。

秃子第一个不信,跳起来问道“神仙还吃东西?呔!你这小厮!”我看都不看他一眼。淡淡道“咋的?你见过神仙还是怎么滴?”肖洋和梁九平都是满脸疑惑的望着我。梁九平让众人原地休息。便开口问我“还请老弟为老哥这些粗人解开疑惑?神仙怎得还吃东西?莫不是那我等寻开心呢?”我也想趁着给他几句难听的,让他心里掂量掂量我七爷的分量,我说秃子你听清楚了。刚说完秃子就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这做戏的成份那是十分之高!我都忍不住要说几声佩服了。

之后我说道“屈原《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据此,神仙也是要吃东西的,只不过,神仙吃的东西常让人有“出尘”之想,喝的早晨的露水,吃的傍晚落地的花瓣,中国传统中多多少少有一些精神洁癖的东西,人的行为也据此分出等级,以喝茶而论,《红楼梦》中就借妙玉之口有“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的蠢货,三杯便是牛饮”的高见,总之,百姓的口腹之欲用知堂老人的话说就是下流社会。恰如钱钟书先生所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我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了下来。众人听的张口结舌。反观秃子那叫个目瞪口呆。嘴角抽动。就连远处的土折子都微微的楞了几秒。梁九平第一个反应过来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