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守业在喊出招降的口号之后,便返回军阵之中给皇甫嵩一定的考虑时间,毕竟皇甫嵩作为一代名将又岂会轻易投降,董守业在这方面也准备给其足够的礼遇,以显郑重。
皇甫嵩这次虽然与西凉军为敌,但是两家也有些渊源,便是冲着父辈的渊源,董守业也不会真的把皇甫嵩怎么样,董卓可以不杀,董守业依旧可以不杀,顶多是收起兵权,去其官职而已。
却断然没有想到皇甫嵩会以这么一个极其刚烈的方式来回答董守业。
董守业在接到麾下汇报的时候,也被这个惊天消息震惊。
便带着麾下文武来到,皇甫嵩拔剑自刎的地方,此时皇甫嵩已死,战场之上再也没有什么反抗力量了,因此也是没有什么风险。
董守业默默地看着眼前这几百具死法相同的尸体,良久没有言语。
过了好久终于畅谈一声,从头上摘下头盔,端在手中,朝着皇甫嵩鞠了一躬,行了一礼,然后大声喝道:“行礼!”
命令一出,身边的一众将士立刻效仿董守业的模样朝着皇甫嵩行了一礼。
做完这一切,董守业又说道:“皇甫嵩虽然与我为敌,但其一生为大汉奔波劳苦,征战四方,乃是一代忠臣良将,是我辈楷模。传我将令,将皇甫嵩将军厚望,葬礼规制按照其生前最高官秩执行,不得有误!鉴于目前情况特殊,可先将其尸身收敛,待到我等攻下长安之后,再风光厚葬!”
这一举动可以说是给足了皇甫嵩的面子,给足了皇甫家族的面子,要知道皇甫嵩可是主动出兵攻打堳坞的,要是搁在一般人,肯定是想尽办法往其身上抹黑的。
一直被捆绑住的皇甫骊见状,朝着董守业跪下,说道:“皇甫骊代家父谢过征西将军大恩!”
这皇甫骊不仅是皇甫嵩的侄子,也是其从子。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交好,但因病早卒,在中平二年(191年)年初时就病死了。皇甫坚寿死后,皇甫嵩才将皇甫骊收为从子,所以严格说来皇甫骊现在是皇甫嵩的儿子。
董守业见着皇甫骊说话,便安抚道:“你先安心静养一段时间,此事待本将攻下长安之后,必有分晓!”
皇甫骊见状也不敢多言,依言退下。
此战皇甫嵩败的倒也不冤,与其对阵的是五万灰熊军,再加上西园军精锐总数金八万人。皇甫嵩麾下虽然也有一些并州军精锐,有些禁军精锐,但是只有三万人,在人数上与西凉军相差甚远,再加之这些军队都不是皇甫嵩的心腹军队,指挥起来也有点障碍,关键时刻又不能完全信任,这也是皇甫嵩一直不敢突围的原因之一。
大战之后,董守业便安排麾下将领统计战果,虽然杀戮大汉同胞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但是董守业为了报杀父之仇也管不了那么许多了,而且麾下的将士需要战功,需要犒赏。同时指挥手下将双方死伤将士的尸首掩埋,不让战死的将士暴尸荒野。
此战皇甫嵩参战的三万人马死伤过半,剩下的一万五千与人全部投降,而由于皇甫嵩的出色指挥能力导致董守业麾下也损失不少,伤亡五千多人,几乎与那次大战孙坚之时的损失相当,要知道当时对战孙坚的时候,董守业在人数上可没有那么多的优势。
这些投降的将士,都是老兵,战场经验丰富,要是放弃了也太可惜了,在这这些人中很多人与西凉军与董守业都有一定的渊源,收服起来也比较容易。董守业便将其中的一些并州士卒,交给二哥张辽统领,一些禁军士卒并入西园军之中,剩下的一些人也分给了众将,按其各部的损失,优先补充。
皇甫嵩此次出战,所带的粮草补给并不多,其主要目的还是想要占领堳坞,获得堳坞内的粮草钱财来反哺长安,这也是皇甫嵩明知堳坞防御严密却依旧迫不及待下令攻打的原因,不是他不善于用兵,而是长安方面给他的压力太大了,让他喘不过气来。
王允执掌长安之后,对钱粮方面的需求太迫切了,没有钱粮,何谈安抚各方势力,何谈稳定朝政,再者没有钱粮也无法应对西凉军的报复。长安城内可用之将不多,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吕布和皇甫嵩。皇甫嵩本来是赋闲在家的,可是王允却以天子诏令相召,无法拒绝。
接令领兵的皇甫嵩本来想在长安城内坚守,等待西凉军的报复,但是王允却下令让其主动出兵攻打堳坞。
皇甫嵩与王允据理力争,王允却又一次拿出天子诏令,这王允诛杀了董卓之后,变成了小皇帝的救世主,小皇帝对王允亲近不已,言听计从,王允想要一纸诏书,太容易了,动动嘴皮子就行了。
皇甫嵩家族世代忠臣,断然不会违背天子的命令,只能领兵出战。而结果便是中了董守业的计策。
此战之前,董守业与贾诩、娄圭等人商议出一条计策,让董旻率领三万人马驻守堳坞,面对皇甫嵩的攻打,董守业却是领着五万人马离开堳坞,到太一山附近,隐匿起来,然后分出一支五千兵马给李傕率领,渡过渭河,绕道左冯翊,前往槐里。另外派遣杨奉率领五千人马尾随其后出发,前往堳坞通往槐里的必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