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希壤“鬼神”> 第10章 :篝火熊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篝火熊熊(1 / 4)

在小葫芦神魂的印象中,共和国的昆仑山脉,地域极为广阔。东起四川西北部,在共和国境内横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四省,西至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斯坦境内,华夏古称葱岭)。延绵两千五百余公里,全域面积超过五十万平方公里。华夏历史上称其为“中华龙脉”、“万山之祖”。

陆曼曼小姑娘的昆仑之行,始于四个多月前。但她所参与的此次昆仑山大型科考,却早在三年前便已启动。

被命名为“生命科学昆仑行”的大型科考活动,汇集了七十多个学科,超过三千名专家学者。分为五百一十六个专业科考小分队,三年多的时间里,几乎踏遍了偌大昆仑山脉的每一寸土地。

而陆曼曼她们这支科考小分队的到来,意味着这项世界罕见的大型科考活动,正式进入了收官阶段。

陆曼曼小姑娘的爷爷陆明轩教授,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物理学大家,被海内外公认为“华人在物理学领域的最高峰”。

半年前,陆明轩在欧洲实验室所进行的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共和国国内恰于此时发来了邀请函,请陆明轩就任“生命科学昆仑行”,大型科考活动后期工程总指挥,负责整个科考活动的验收工作。

请一位世界巅峰的物理学家,去主持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科考验收,这简直就是驴唇不对马嘴。按理说陆明轩出于对自己学术声誉的珍视,应该婉拒这样的邀请。可陆明轩却毫不犹豫地欣然受命,决定立即回国就任。

陆曼曼小姑娘那时与获得博士学位,仅剩一纸论文的距离。一旦论文通过,十八岁的她就将获得“全世界最年轻的基因及遗传学博士”这一殊荣。

但陆曼曼几乎未加思索,便决定将获取学位押后,随同爷爷回国赴任。她幼时父母双亡,跟在爷爷身边辗转于世界各地的顶级研究机构,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早已经成为她从小到大习惯了的日常。

有趣的是陆明轩对此也毫不在意,似乎唯一的孙女是否取得博士学位,只是件类似于今晚做炒饭还是买炸鸡,这等可以随意取舍的普通选择。

此刻围坐在篝火旁,除陆曼曼之外的四名所谓“科考队成员”,其实就是整个“生命科学昆仑行大型科考活动”后期工程验收指挥部的全体负责人。

其中包括:后期工程验收总指挥,物理学家陆明轩,七十二岁;

第一副总指挥,古生物学家周远山,五十六岁(古生物学领域的大拿,也被人戏称为该领域的陆明轩。);

第二副总指挥,考古及历史学家孙川,四十三岁(考古及历史学界新生代领军人物,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

指挥部小分队唯一正式队员,有“昆仑活地图”之称的老向导胡追远,六十八岁(这个是关键先生,在昆仑山脉进行科考活动,缺谁都行,没他不成。);

以上四人再加上一个编外队员,基因及遗传学博士研究生陆曼曼,十八岁。便是“生命科学昆仑行大型科考活动后期工程验收指挥部野外行动分队”,简称“指挥小分队”。

指挥小分队负责对遍布在昆仑山脉的五百一十六个专业小分队,三千余名专家学者,三年多来的新发现、新成果,进行验收汇总。

直接为这支指挥小分队工作的研究助理及后勤人员,多达一百二十四人;配属给指挥小分队的保卫力量,为某山地步兵师的一个加强营。

指挥小分队开始工作的前三个月,总共验收的新发现、新成果多达两千余项。其中最多的是地质及古生物发现,高达六百零二项;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也有三百二十七项。

让专程前来打酱油的陆曼曼小姑娘不能理解的是,当她这个编外人员都觉得这些丰硕的成果目不暇给、震撼人心的时候,她爷爷陆明轩和另外两位专家副总指挥,面对报送来每一项新成果,都隐隐有些失望。似乎五百一十六个专业小分队三年多来的所有成果,都不是他们所期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人脸上的失望之情愈来愈浓。

而向导胡追远胡老爹则持续在作长期野外宿营的各项准备工作。

终于当一个月前,所有新发现、新成果报送完毕。陆明轩作为验收总指挥,下令各支专业小分队,于当前位置原地驻扎六个月。研究进度自行掌握,所需物资由前进基地配送。随后指挥小分队单独前出,由东昆仑向西昆仑腹地行进。各支持小组及配属加强营相隔三十到五十公里随行推进。

接下来一个月,指挥小分队就在昆仑群山间,沿着一条奇怪的线路走走停停。有时前进、有时后退、有时绕着几座山峰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但每次扎营,都肯定是一处山谷。

每次扎营后,其他四名成员便很默契地无视陆曼曼,直到吃饭时才聚在一起。这时编外人员陆曼曼才渐渐意识到,声势浩大的所谓“生命科学昆仑行大型科考活动”,很可能最终目的,并非那些新发现、新成果本身。

其实单从指挥小分队的人员配备就能看出一些端倪,除了一个第二副总指挥周远山,其他人的专业都和生命科学根本不搭界。所以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