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枪,男孩子很少能有抗拒心里,听到这个条件,丁伟两眼放光。对着战英老人说道:“真的,随便玩?”
“哈哈哈,随便玩!你小子想怎么玩都行,就算你小子想和那帮家伙一起训练都可以!”训练就算了,自己还没有那个自虐的毛病。
“那个,我可以带两个朋友嘛,放心都是没有问题的人!”想到江浩自己这个发小,有这种好事儿怎么可能不带呢。
“行!”老人大手一挥,这点事儿对于他们来说就不叫事儿。
“那我就帮您老鉴定一下您的收藏品吧!咱先鉴定这把青铜剑如何,要说起您这把剑,我就得先给您解释一下这青铜剑的来历,当然您要是嫌弃我烦的话,我就直接告诉你关于这把剑就可以了。从您这把剑上的佩纹还有样式来说,这就是一把秦汉时期的古剑,是达官贵人之剑,目前来说我还无法鉴定是何人佩带,当然,以此剑的样式做工,应该也非无名之辈,想来找下资料还是可以查找到的,单从价值上来说,据我所知,在三年前英国的一次拍卖当中,好像拍过这样一把剑,成交价在一千七百万左右,您这把剑要比那把剑名贵一些,保存要完整,所以您这把剑应该最少能翻一倍左右。”
听到丁伟的话,战英呵呵的笑着:“你这个小子,想用这两句话就把我打发了,还不行,老头子这么多年收藏刀剑,对于这些也算有心德,至于价值什么的,老头子还真不看中,哪怕是一把一文不值的剑,只要我老头子喜欢,在老头子心中也是无价宝,你这小子很滑头。你师傅可是说你在古玩方面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那你就给我老头子说说关于这青铜剑的发展史,好让我老头子也了解民解,以后遇到也好收藏过来。”
这明显就是想考教自己,貌似自己遇到的老人怎么都喜欢考人呢?不会是这帮老家伙都这习惯吧!这些心中想法可不敢表现出来,老人考你是看得起你,你要是得瑟的质疑,那就有点给脸不要脸的感觉。
“行啊!老爷子您可是我的偶像。您都发话了我还能说什么。小子天才不敢当,就是这记忆力好一些,虽不能达到过目不忘,但是记个七八成还不是问题。现在我就说说这青铜剑的发展史!
青铜剑始于商代。那个时候,它的剑身一般较短,形状就像柳树的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春秋晚期以后,青铜剑的制作达到成熟,“越王勾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此时的青铜剑,剑身普遍被加长到五六十厘米。一把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所谓剑“茎”就是剑的把手。在剑茎和剑身之间还有一块凸起来的隔板,叫做“格”。比较讲究的青铜剑,“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装饰物,以此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这些装饰通常使用玉质材料,所以这种剑也叫“玉首剑”。西汉以后,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铁剑出现时,青铜剑就逐渐销声匿迹了。通过田野考古发掘,全国各地出土包括青铜剑在内的青铜兵器,可说是层出不穷,异彩纷呈,特别是前些年,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的发现,更是震惊中外,成为稀世之宝
其实我之所以敢这么确定这是一把秦朝的剑,是因为秦朝的青铜剑最具有特点:作为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最后巅峰,秦剑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
秦式铜剑不仅长,而且很锋利。一些剑出土时毫无锈蚀,光洁如新,锋刃锐利。经试验,一次尚能划透18层纸。这些剑表面都呈灰黄色,组织细密,没有沙眼。而且剑身表面都进行了精细的锉磨、抛光,故极为平整光亮。
秦剑剑身特长,剑茎(柄)也相对很长。秦俑一、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其剑茎长度多在17~20厘米左右。根据秦剑的长度、重量和技击实用功能推测,秦剑多数为双手使用(双手剑在某些时候单手使用亦可);少数剑茎较短者可能是单手剑。
除了秦式剑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剑式,比如圆心圆剑,花纹剑,复合剑等等,这些剑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剑,并且这些剑都算是一代青铜剑的代表。说起这青铜剑想要鉴定真假就要知道一些关于这青铜剑的铸造方法,一般来说分为五步:
第一步为塑模,用泥土塑造出铜剑的基本形状。在制好的泥模上画出铜剑纹饰的轮廓,凹陷部分直接从泥模上刻出,凸起部分则另外制好后贴在泥模表面
第二步为翻范,用事先调和均匀的细质泥土紧紧按贴在泥模表面,拍打后使泥模的外形和纹饰反印在泥片上;
第三步为合范,将翻好的泥片划成数块,取下后烧成陶质,这样的范坚硬不易变形,称为陶范。将陶范拼合形成器物外腔,称为外范。外范制成后,将翻范用的泥模均匀削去一薄层,制成器物的内表面,称为内范,铜剑的铭文就刻在内范上。将内外范合成一体,内外范之间削出的空隙即为铜液留存的地方,两者的间距就是青铜剑的厚度;
第四步为浇注,将铜液注入陶范。待铜液凝固后,将内外陶范打碎,取出所铸铜剑。一套陶范只能铸造一件青铜剑,因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