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门创立于元末明初,开山鼻祖姓张名汉。张汉原名张思聪,只因蒙元残暴,民不聊生,张思聪立志逐胡虏于漠北,恢复汉家河山,遂改名张汉!张汉年少时常与山中巨猿嬉戏,练的身轻如燕。后于一山洞之中偶得一本绝世奇书,学的满身本领。
此奇书上半本乃是兵法,教人行军打仗,战无不胜;下半本是一些呼吸吐纳的法门,教人强身健体,百病不生。书的最后几页写着一些怪字,并附有一张地图,图中线条纵横交错,让人摸不着头脑。
张汉得书后,勤修苦练,学成后出山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做了朱元璋的亲军统领。凭着一身惊人的艺业,攻伐数年,终于成就大业。其时徐达、常遇春等武将常与张汉研讨兵法,从中受益匪浅。更兼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乘船败退之时,张汉脚踩湖中碎木板,三起三落,一箭射杀陈友谅,立下不世奇功,博得一个“燕子王”的美名!
有道是鸟尽弓藏,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后大杀功臣,勋贵重臣几乎无一幸免。但慑于张汉的武功名望,始终不敢对其下手。张汉自知朱元璋不是可以共富贵之人,便自请辞官归隐故里,更请朱元璋抹去史书对其一切记载。朱元璋假意挽留未果,又杀其不成,只得应张汉之请,任归故里。是以张汉立下如此大功,史书却无一字提及!
张汉归隐故里,创立燕子门,传艺授道,倒也逍遥快活。某日张汉远游归来,发现家中遭窃,那本绝世奇书从此下落不明。此书张汉虽早已另录副本,但原书最后几页却未曾临摹,此后数十年张汉遍寻不着,隐为心中大恨,临终立下遗言,后世门人务须寻得此书,在其墓前三米处,挖地三丈焚化!
其时门人心中奇怪,何以要挖地三丈?但也并未深究。历代掌门皆以寻找此书为己任,奈何天下之大,于广袤之地寻此奇书,实是难上加难。燕子门流传至今,也未找到!
期间世事多变,张汉所传战阵打仗之法,几近失传,历代掌门也仅知皮毛而已。但纵是皮毛,也够威服天下!明英宗土木堡之变,燕子门正值兴盛之时,时任掌门叶秋山,带领三百门人,力助兵部尚书于谦打响了北京保卫战。于谦率师二十万,于北京城下大破瓦刺。此战过后,大明得以延续两百年的国运,叶秋山实居首功!
燕子门传至明末,已然式微,门下徒众寥寥无几,仅剩武功要诀尚未失传。天启年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挥师攻宁远,时任掌门刘禹阳谨记张汉祖师匡扶汉室之遗训,赶赴宁远,力助袁崇焕重挫后金军,更亲临城头开炮杀敌,努尔哈赤此役受伤,半载后不治而亡。
崇祯二年,督师袁崇焕遭反间计下狱,刘禹阳拼死救其家眷,藏于山中。后袁崇焕于北京西市惨死,刘禹阳遣门下佘姓弟子冒死偷出头颅,埋于广渠门内,并代为守墓,至今已历十七代,可谓忠肝义胆!
崇祯十三年,清帝皇太极围锦州,锦州守将祖大寿飞报求援。刘禹阳随洪承畴率八镇总兵共计十三万人马,与满清决战松锦!起初洪承畴用刘禹阳之计,合兵数败清军;朝中帝臣见捷报传来,皆促其速战,加之洪承畴决定分兵进击,刘禹阳苦劝无果,眼睁睁看着十数万兵马分崩离析,被清军斩杀五万有余,生俘无算!吴三桂,王朴率部逃归宁远,洪承畴仅余一万兵马困守松山。
崇祯十五年,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半年后降敌。合城将官仅巡抚丘民仰、总兵曹变蛟、王廷臣三人誓死不降被杀,余者皆降!此役过后,大明已无忠臣良将,连最后一支可抗清军的王师也全军覆没,加之国内流寇横行,李自成,张献忠皆已势大,大明日薄西山之象越来越近。刘禹阳悲愤之下,传掌门之位于弟子,面朝南方,自刎而死!
此后数百年,汉家河山终为满清所窃,大明百姓皆沦为满清奴才,以至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出逃议和之时,竟然说出:“宁赠友邦,勿予家奴”之言!燕子门传至民国初年,门人不上双数,最有名的可算是民国侠盗--“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原名李景华,一身轻功练的出身入化,江湖传说其成名绝技乃“燕子三抄水”,意为可在水面贴水跳跃,宛如燕子掠水疾飞。其实李景华并不会这样绝技,就连师祖张汉在鄱阳湖中也是踩着碎木板才能在水面行走。不过李景华高来高去的轻身功夫,却是真实存在的。
李景华也是奉师门之命,出来寻找师祖遗书。李景华行走江湖之时,常常劫富济贫,连民国名流段祺瑞,张宗昌的家里也来去自如。时值日军侵华,发动九一八事变,李景华奔赴东北,随抗日名将吉鸿昌收复察哈尔多伦等地,屡立战功,一时名操关外!
奈何李景华回到北京,不慎吸毒成瘾,在一次盗窃途中被抓。“燕子李三”被抓的消息传开,全城轰动!北平的老百姓自发筹钱请律师帮李景华打官司,期间李景华因肺病发作,死于北平看守所。后来官司终于打赢了,合城百姓人人胸配白花,自发的纪念这位行侠仗义,抗日救国的侠盗!
改革开放至今,昔日辉煌一时的燕子门却仅剩二人,是以世人不知还有燕子门这一古老的门派!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