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不成反成犬,不伦不类四不相!——评《古秦战记》
◎书评员徐行2015
从前啊,有种动物,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似驴非驴,当年姜子牙学成下山,师傅传下三件宝物,打神鞭,杏黄旗,还有一个,就是此神兽。后期据考证,此兽实为麋鹿,俗称“四不相”。
为什么扯此闲篇呢,因为我觉得《古秦战记》这部作品,就有点这个意思,说它是历史文吧,没有历史文的底蕴,说它是架空文吧,没有架空文的精髓,说它是武侠文吧,却缺少了那种侠之味道,说它是奇幻文吧,又没有想像的丰富空间。
下面就以“四不相”为例,谈谈一部拼凑文的特点:
一:犄角像鹿而非鹿
这部作品划归历史题材的分类,看简介:
“大秦二十三年,始皇薨,寰宇震动,九州崩坏,时有赵高乱政,胡亥篡位,北方匈奴虎视眈眈,东方倭奴、高岚趁势入侵,西方乔王举兵入京畿,中原故赵势力密谋复辟,南方有楚出霸王,草莽汉雄惟刘邦,年轻的帝国如坠寒冬,一时风雨飘摇,九州大地狼烟四起,各方诸侯厉兵秣马,天子重器将落何方?不一样的大秦,一样的铁血兵戈,且看子辛如何冲破重重劫难,挽救帝国于危亡,再造大秦的传说。”
这简介写的中规中矩,第一印象理所当然是按照历史文来看待,结果打开作品细瞧,不对呀!原来主角穿越而来的,并不是历史上的秦朝,而是一个地理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的完全陌生的异世界。
历史题材很小众,也有着自身的特点,至少在我看来,历史文的最大看点,就是在于历史推进中的那种文化传承以及参照,这种文化传承并不单指四书五经,儒道思想,还包括了山河地理变迁,乡风民俗的演变,这些就是历史文所要具备的基本底蕴。
那么现在按本文所写,没有了青藏高原,没有了黄土高坡,没有了长江黄河,没有了西部戈壁,历史文明也自行发展延续了近万年,这就是个全新的世界,那么它就不再是历史文,自然也就没有了历史文的看点。
二:面部像马而非马
好吧,历史文下还有一个小分类,就是架空历史题材,那么什么又是架空历史小说呢?架空历史是否就是可以完全胡编乱造呢?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的。所谓架空历史,也是要凭借着少量的真实历史资料来作为根据,通过作者的想像发挥,来虚构出一段全新的历史世界。
比如《封神演义》可以看作是中国早期架空历史文的初型,虽然虚构了满天神魔,但骨子里的精髓,还是借鉴了纣王无道,武王伐商的真实历史脉络以及人物形象。虽然是神话史诗,但也能深入人心,符合读者的以往认知。
那么作为本书来讲,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历史人物,如秦始皇,赵高,李斯等等,但却完全颠覆了这些历史人物的过往形象,比如把一代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写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把残暴愚鲁的胡亥,写的性格扭曲,如同迷途少年。怎么说呢,这种人物的塑造,在作者看来可能是种大胆突破和创新,但对于读者来讲,效果可能恰恰相反,没有历史依据的自由发挥,不叫创新,只能算是牵强附会,胡编乱造罢了。
三:蹄子像牛而非牛
看到作者在文尾有段自述:本书以异世界为舞台,融合中国秦末和日本战国及西方魔幻色彩为一体,多条支线交错为故事发展模式,涉及江湖剧情,世界观宏大,史诗篇幅,前期铺陈,后期爆发等等。
这部作品去除相关背景,前期故事情节倒也简单,有点像电影《神话》,龙组特种兵穿越,成为秦朝嫡孙,奉命返回帝都,沿途被人一路追杀。打斗场面描写比较多,写得还算是中规中矩,但也没有什么新意。后期笔锋一转,被追杀落入山涯,武功尽失,美人相救,随后伴着天剑院,武林盟,六大门派,武林大会的出现,给人感觉恍然进入了武侠的世界。只是这种场景的转变过于突然,使得原本就牵强的背景设定显得更加的混乱不堪。
这已经并不是写的好与不好的问题,事实上看到这里,我就已经没有耐心再去读下去,想来大多数的读者也是如此。喜欢历史文的看到这里会弃书,喜欢武侠的读者呢?开什么玩笑,有人会有耐心到历史题材里面扒拉武侠精品吗?
四:尾巴像驴而非驴
最后再来看看作者所说的西方魔幻色彩,嗯,这个应该算是伏笔吧,可能中后期才会写到,前期也只是借助秦始皇之口,说出了一个十二魔神,十二家族,以及血脉觉醒的传说。因为只是伏笔,而且这篇评写到这里,已经够乱了,对于这种所谓的创意,就不过多展开评论了。
最后总结一下,我以前说过一个观点,就是商业写作首先要完成的就是读者的准确定位,本书就是非常明显的失败案例。所谓的创新,并不是拍拍脑袋就可以想出来的,更不是简简单单的几种风格题材的胡乱拼凑。
有句话叫厚积而薄发,有量变才能到质变,看了看作者过往的一些作品,基本涉猎很多题材,但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