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异作品,并不仅仅是讲述一个离奇故事那么简单。——评《最后一名通灵画师》
◎书评员徐行2015
一直以来,我都抱有一个不太成熟的观点,那就是灵异小说,同传统的推理小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的。这让我在阅读灵异小说时,常常会先入为主地运用一些推理小说的观点,来审视这些作品是否成熟,虽然谈不上严谨,但至少对于以扑朔迷离的剧情来吸引读者的灵异题材来说,多少能够起到些借鉴作用。
这部《通灵画师》在我看来,就是那种胜在描写生动,构思新颖,但创作手法尚且生疏,叙述节奏有些混乱,对于逻辑推理,核心诡计,迷局铺陈等创作手法的运用能力,还有所欠缺一部作品。
打开作品开篇,神秘男子深夜现身,主角被劫持,幽禁于密室之中,开局情节还是很紧凑的,人物内心的描写也很细腻,文笔简洁,画面感很强,特别是很好地运用了密室效用,借助幽闭的环境,刻画出主角内心世界的恐惧与无助,加之第一人称的运用,让读者很好的代入主角。
于是一场扑朔迷离的迷局就此展开,在短短几章之内,带给读者一连串的问号,如主角的外婆梁鬼娘到底是何方神圣?囚禁主角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纸灵是个什么存在?这些问题都很好地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与浓厚兴趣。
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可以体会到的是,作者在努力用心地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设计一个个更大的迷局,特别是在恐怖氛围的渲染上,大胆引用各类惊悚元素,无论是体内养钢针,还是墙上生鬼脸,或是地上长肉虫,无不挑战读者脆弱的神经,读起来确实有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
场景也从神经病院,切换到祭祀殿堂,紧张压抑的气氛一直围绕着主角,主角在试图解开迷团的过程中,发现更大的危机和迷局在等待着他,能否解开迷团,成功逃离,是引起读者关心的核心谜题。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部作品的可读性还是很高的,但是还是差了些感觉,节奏方面有些乱,影响了作品的整体阅读效果。
比如逻辑推理方面,第一人称的运用,本身是件好事,在灵异题材中,既可以人为制造盲点,突出悬疑效果,更可以通过主角“我”的细致观察,拼凑迷局线索,对于这一点,作者也确实有意识如此来进行。可是手法还是不够精准到位,给人感觉主角一直在煞有介事地分析,不时还拿出个本子来写写画画,但他所能想到的问题,都不能很好的构成线索,成为解决拼图的关健节点,总是随时随地就被轻易推翻。
再比如核心诡计的设计,可能这个专业名词用在灵异题材之中,并不十分恰当,就当是比喻借鉴一下好了。在推理作品之中,核心诡计往往不到最后一分钟,是不会揭晓答案的,这也是推理悬疑的魅力所在。本文倒是秉承了最后一刻揭开迷团的手法,但无论是整个事件的动机,还是解开迷团的方式,都过于随意和简单。
事实上,在第一卷中,对于主角的搭档矮子江之一这个人物,在人物塑造上是成功的,但在剧情推进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却并不合理。每当主角整理线索,好象接近事件的真相时,矮子就会说:“对不起,小梁,我对你说了谎,事情原本是这样的!”于是,剧情重新进行了转折,迷局得以加深。最后核心诡计,也可以理解成事件的本初动机,也是简简单单通过矮子的一个道歉来解开:“对不起,小梁,我对你说了谎,其实事情原本是这样子的!”
再精彩的故事,也要讲求一个合理的叙述手法,这种核心诡计的解开,应该是借助于逻辑推理,层层铺垫,变不可能为可能,追求一种出人意料的反差效果。而像本文这种通过相关配角,接二连三采用说谎的方式,人为制造剧情的曲折,从而推动发展转换节奏,进而揭晓迷面的写作手法,往往反倒打乱了情节节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阅读作品,可以感觉得到作者应该受到过传统意义上推理小说的影响,或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了推理小说的一些创作思路和技巧,但使用上还不能得心应手,熟练运用。其实叙述诡计,在传统推理小说中,也是很难掌握的,运用的好就是构思精巧,运用的不好则是情节混乱。
据说东野圭吾有一次接受访谈时坦言,他本人回过头来看自已早期的某些本格作品,对于一些叙述诡计也看不太懂,叙述诡计的写作难度由此可见一般。东野圭吾应该是很有天赋的推理小说作家,尚且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来积累沉淀,找到适合自已的创作方法,所以,写作技巧的掌握,也只能通过不断地写作来提高。
所以说,灵异题材,并不是有了好的创意,好的故事就可以吸引读者,满足读者追求猎奇,惊悚等刺激的心理需求,还需要一个合理的叙述方式。举个例子,就好象是变魔术,明白一个魔术的原理和会表演一个魔术是两回事情。曾经有部电影叫《致命魔术》,里面的诡计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孪生兄弟的假象来表演瞬间移动,但诺兰导演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通过精彩的叙事能力,把一个简单的魔术诡计,演绎得跌宕起伏,悬念丛生。更从中引申出为了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