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一扇窗
一、儿女心事
马兹青在收拾行装,准备去西藏。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无非就是带点随身需要的衣服。
她听去过的人说,那里温差很大,有谚语称早穿棉袄午穿纱。六七月份是西藏气候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进藏最能适应。一边收拾,一边机械地、反复地哼着《逛新城》:
女:阿爸耶!
父:哎!
女:快快走!
父:哦!
女:看看拉萨新面貌
父:女儿耶!
女:哎!
父:等等我!
女:哦!
父:看看拉萨新面貌
女:快快走来快快行呀
合:哦呀呀呀呀呀
“哎呀,幺女,你就不要哼喽,你都哼了一上午喽。”马大娘不耐烦地说。她心里很乱很烦,为了女儿执意要去西藏。虽然之前她曾说过,女儿去西藏,不反对。到真要去时,她又不愿面对这个事实。
马兹青没有理睬她妈的话,继续收拾东西,继续哼着。说是收拾东西,其实是把那几件衣服叠好,放进一个红漆木箱子,隔一阵又拿出来,抖开,再叠好放进去。这种红漆木箱子,由一层薄薄的木板做成,糊上一层纸,刷上红漆。价格便宜,当时下乡的知青差不多是人手一个。这种红箱子,当初马大娘共买了3个,两个儿子各提一个下乡。小马没下乡,剩下一个。如今,女儿准备提着它去西藏。
小马有时又停下手中的动作,想事。手上停,嘴里却没停,本来一个有滋有味的歌被她哼得来没了味道,有时又呆呆地想着。一旁的马大娘不高兴地打断了她:
“看啥拉萨新面貌。千远万远的,你以为是去隔壁串门啊,抬脚就过去。”
马兹青并不理睬她妈。她好不容易下了决心,定下一个事,虽然还有一些细微的纠结,但大的事情定了,内心也放下来,轻松下来。她明白在走前这几天她妈还会不停地劝,她就由她去说,主意是不变了。
马大娘一看女儿不理自己,又开口劝:“幺女,你还是再想想。干啥非要去那种地方喽?”
马大娘晓得劝说没有用,但她还是不放弃劝说,希望女儿能在最后一刻改变主意。在她看来,西藏是一个极其遥远而荒凉的地方,去了就不容易回来。与其去西藏谋生,还不如下乡去,到两个儿子下乡的生产队去,相互有一个照应。两个儿子都是大小伙子,幺女去那里,吃不了亏。她在心里埋怨自己,要不是自己在春节时多了一句嘴,也许就没有女儿执意去西藏一事。事情起头于大年初五。
***
大年初五,邻居王大娘到马家串门。她很羡慕马家的闹热,马家两个下乡的儿子从农村回来过年,一家4口人都齐了,儿子的同学朋友来来往往,忙得马大娘笑呵呵的,一个年过得闹闹热热。而她家除了初二那天,女儿回来住了一晚,一个年跟平常日子一样冷清。
她跟马大娘摆龙门阵时,提到去西藏可以解决工作问题。能解决女儿的工作问题,这对马大娘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一想到是去西藏,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在她看来,西藏比起内地的农村,还要恼火得多。她想女儿肯定是不愿意去的,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正月过完后,两个儿子都返回生产队,家里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她想起这个事,把它当笑话摆给小马听,说:
“隔壁王大娘想把你介绍给她那个在西藏的儿子,说是能帮你解决工作。你说这王大娘好笑不好笑。”
说完话,马大娘还笑着摇摇头。
哪晓得小马一听,立刻就来了兴趣,马上就问咋回事。马大娘没有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心想女儿无非就是好奇问问。她说:
“隔壁王大娘来串门摆的,忙着过年,没有问她细的,你想晓得的话,过去问她好喽。”
马兹青的想法跟她妈不一样,她想只要是一个机会,就应该抓住。晓得是王大娘说的后,她立刻到王大娘家去问究竟是咋个回事。她晓得王大娘的一个儿子王大业是在西藏工作,这消息多半是出自她儿子。
王大娘一看小马来打听这事,心里有点喜出望外。她跟小马说,王大业工作的单位,凡是配偶没有工作的,都能解决工作问题,而且是属于国家正式编制。在外地的也是一样的,只要家属的户口迁过去,马上就能安排工作。王大娘还加重语气对小马说:去西藏是很光荣的事。这个话她在马大娘面前提过,似乎没有引起对方的重视,对小马说,也许能打动她。
王大娘的儿子王大业在西藏工作,在当地找一个女的,他有点不愿意。而在当地工作的为数不多的内地女青年,则想找个内地工作的男人嫁,再通过婚姻关系调回内地。王大业耍过几个女朋友,但最终都是因为他在西藏工作而黄了。没有女娃儿愿意在内地等他,更没有女娃儿愿意为他嫁到西藏去。他身边一些人熬不住了,就在内地农村找一个女娃儿当老婆,户口可以迁过去当家属吃商品粮,所谓的农转非。而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