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攻坚
六、道高一丈
大年初一,不等李轼去找杨建国,杨建国倒先上门来了,他们家相隔不远。不等李轼说话,杨建国先说开了。
杨建国的户口也被下了。同一天的事,大致情况与李轼遇到的差不多,在学习班的杨立信被逼交出了户口簿,办完下乡的手续。杨建国看着像做了错事的父亲,在心里长叹了一口气,想事已至此,说其他都没用了。他晓得父亲是希望自己去,而在之前,他已经有过一走了之的想法,就是不愿意让父亲被逼得焦头烂额的。杨建国一个兄弟一开始就下乡了,一个在动员一阵后也下乡了,他没有去。他曾问过李轼的意见,李轼说:“不去为好,去了你也得回来。先不说别样,你下乡后,找哪个下棋去?难不成总是一个人打谱。”他听后点点头,同意李轼的分析。但他父亲在单位上被动员得日子难熬,吃不好睡不好。他看在眼里,心想不能让父亲太为难,让父亲成为单位上的“落后分子”,在人前抬不起头。于是他想,去吧,别人能去,老子又怕啥。
如今没等他报名,户口先下了。既然户口都被下了,再赖在城头,说不定还得给家里再找麻烦,倒不如先下去再说吧。大年三十晚上,杨建国对父亲说:
“爸,这事怪不着你。我在家过完春节,背起铺盖卷就走。”
***
听杨建国说完,李轼与他相视一笑,都是无奈的表情。杨建国是来约李轼去人工湖坐茶馆。
“李兄,你咋样?”杨建国太了解李轼,晓得他那怕是户口下了,也不会去的。只是出于友情,关心地问问。
“不去。”
“李兄,你觉得我是去好还是不去好?”杨建国心里已经决定去了,但他还想最后听听老友的意见,他希望老友的话能留住自己。他晓得李轼考虑问题比自己稳当。
“我原来劝过你。这次还是按你自己想法做吧。”
李轼晓得建国是想让自己劝他不去,但却没有这样做。他明白建国已经决定去了,就算听了自己的话先留下来,过段时间,情况有变,还得去。他想杨立信多次嘱托自己劝杨建国下乡,事情到这步了,还是让杨建国按自己的想法做为好。毕竟建国家跟自己家不一样,建国本人跟自己也不一样。
杨建国现在轻松了,那种洒脱劲又出来了,对李轼说:
“别人帮我走了一步棋,我只能顺着这步棋去走了。走,到人工湖喝茶去。”
“你先去吧。我得先上大牛家去,他家近。然后还有吴能、方二等人家,把这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也有个准备,别蹈我的覆辙。另外,听方二说小马昨天被游街批斗了,想去打听一下,结果咋样了?是不是户口也被下了。”
“小马那里,你不用去了。我昨晚碰到钟益生了,他已经看到小马回家了。”
原来小马被群专指挥部的人抓走后不久,马大娘一急,病发作被邻居送医院了,要人照顾,小马就被放回来了。
李轼一听,松了一口气,心想还算有点人性。没等他说话,杨建国先开口了:“你放心,小马这个人是有主意的人,她要不想下乡,户口下了她也不会去的。你还是先去其他人家吧,告他们小心点。”
杨建国说完,一摆手,径直往人工湖去了。
***
李轼见到到吴能时,给他说了这些情况。吴能听李轼说完情况后,立刻把家中的户口簿揣走了,好像胜券在握,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吴能说,方二那里我告诉他,让他像我一样,把户口簿藏起来。
殊料,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切都是枉然,十多天后,吴能就告诉李轼,他也没有逃出同样的结局。
原来,春节后吴能的父亲也被请进单位的学习班。当有关人员向他提出交出户口簿时,吴父才发现家中户口簿被吴能拿走。他将这情况告诉单位,单位的人说这没关系,只要你同意儿子下乡就行。吴能的父亲说当然同意。很快,吴能的户口和粮食关系也下到了农村,原来单位直接从派出所的户口底子上就办完了。
没过多久,李轼在江边见到方二时,他的户口也被下掉了,其基本手法一致,显然不会是某人的创新,而是有统一部署。他们都面面相觑,感到自己那点小聪明,比起有关人员的智商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2月底,一脸忧郁的岳洛文跟李轼商量:“老三,户口既然已经下了,你还是去吧。要不,我们再找你堂哥问问,看能不能去他们那里?”
原来,在岳洛文没进学习班之前,她对李轼说,如果你不愿意跟集体走,我们就自己联系一个地方去插队。李轼没说话,心想不能啥事都逆着母亲,她愿意做就做吧,反正我是不会下乡的。岳洛文想的是,儿子以后出不来,呆在农村,有一个亲戚之类的也好照应。岳洛文还真找来一门亲戚,论起辈分来是李轼的堂兄。堂兄年纪不过二十四五,却已是两个娃儿的爹了。外表看起来就是道地的农民,但说起话来简单干脆:
“二婶、三兄弟,我们那一带不富,也不算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