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命运相对论> 第7章 我不注六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我不注六经(1 / 1)

第二篇我不注六经

本书名为命运相对论,旨意在探索人、团体、组织机构、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命运;可能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六经注我”和命运有什么关联吗?

答曰:有,而且关联甚大。

我们在本书的序言中就言明了,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其中的读书就是一种六经注我形式。个人、团体、组织机构和国家同样也需要六经注我,才能发展和完善自身。刍狗把陆九渊先生的思想理论放在本书开篇的首章、首节,是有深刻寓意的。

陆九渊先生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这里我不是为他做注脚,因为他所指的六经仅仅是孔孟经典,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当时文化科学水平以及宇宙物理知识也很贫乏,这就注定了他的思想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虽然如此,但是他已经朦胧的抓住了读书、教育、成才、生命成长道路上的一些本质上的东西;我把它拿来当我理论的注脚,以解命运之奥秘真谛。

通过上一节有关陆九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理论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立大我,明本心;即“先立乎其大,而后天之所以与我者,不为小我所夺。夫苟本体不明,而徒致功于外索,是无源之水也”。

读书,做学问先要有“我”;而且还要立大我。不知道我是谁,不明我而去外求学问,人云亦云,不知所终;这样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一样。因为缺乏“我”,所学的知识文化再多也只是知识文化的奴隶、傀儡,或者只是一个复读机、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二是:关于义利之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同样的圣贤经典之文,小人看到了利;君子看出了义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我”之不同。这就是要在读书、做学问的时候,先要立志;要注重道德情操的修养,用现代哲学的说法,就是立志向、定世界观。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为何?仁者、智者皆是“我”之存在不同也。

现代科学常教育我们要理性、客观地认识事物(六经),不要戴有色眼镜,不要带主观情绪。其实这种看似科学的观点恰恰是最不科学的;因为“我”是客观存在的,一切六经通过“我”,皆或多或少的带有“我”的色彩;这是必然的。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一点,更要认识这一点;这才是客观的。不承认这一点,主观的否定“我”的存在客观性,忽略“我”的存在,甚至扼杀“我”的特性;这才是最不科学的认识论。

三是:关于无极和太极之争。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陆九渊注定与圣人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因为他把六经只是局限在孔孟之文的经典上,二是,关于大我、关于宇宙、关于无极和太极的探索仅仅局限在六经的文理中;当然,也与当时文化科技水平的局限有很大关系。

我们这里不是去评判陆九渊先生,而是以此为警戒,效法古圣贤王天下之法,才能不为六经所束缚,不刻意去注六经,而是要六经注我,万物皆备于我。这样才能把握大我之真谛,把握自身的命运奥秘。

陆九渊先生的教育独有特色,就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下面我们就以教育为突破口,来认识我、我们的组织团体、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人类社会的运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