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寺的布施大会将要举办三天,整个洛阳到处可以看到和尚。
张经在第一天结束后已经没有兴趣前去观看。说真的,他还不太适应当前的氛围。百姓对佛教的狂热态度,让他看着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那是一种极端的痴迷与崇拜。后世读书人对于孔圣人的态度也不能与之相比。
在大魏的和尚,与北宋以后的读书人,或者说穿越以前的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相比,地位还在他们之上。已经是事实上的国教。
只在永宁寺呆了一天,已经忍受不了。这些和尚看起来多数大腹便便,全身光鲜,生的油头粉面,让人望之生厌。
这哪里是和尚,不过是披着袈裟的另类贵族而已!虽然有少数苦行僧以身证道。但那毕竟是少数。
和尚是不事生产的,用他们的话来说,要用身体侍奉佛祖。当和尚的人数多了,从事生产的人力便会减少。在减少生产的同时,百姓为了供养他们,又会承担更重的赋税。想着这些生活奢华的和尚,张经邪恶地想道:“不知道佛祖还有搞基的喜好,让这一大帮子人都去侍候他。”
他知道佛教自从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一直没办法融入主流社会。为了能够让中土人士信得佛法,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修改教义,以求与儒教共存。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在一定程度上给佛教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再加上佛教教义让人忍耐,以求来生进入极乐世界,对承受着战乱之苦的百姓有着无可比拟吸引力。大量丧失土地的百姓为了生存,不得已托庇于佛寺之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僧侣大地主阶层。
而儒教与本土道教的的斗争,更是从佛教传入的那刻起便愈演愈烈。直到明朝的《西游记》中还有佛道之争的影子。在开始的斗争时,这个过程无疑是血腥的。仔细想想后世关于佛教的描述,好像有“三武一宗”灭佛的说法。
他对佛教的传播过程不是很清楚,但是对于“三武一宗”灭佛的说法认真了解过。
三武一宗,便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也就是当朝小皇帝元诩的祖上,北魏建国以后的第三代皇帝,传到元诩的身上,已是第九代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如果他穿越后历史不发生改变的话,宇文邕只怕会在二十年后出生。
接着是唐武宗李炎灭佛,他对这件事情印象最深。因为在此之前发生了“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被贬事件,韩愈上书皇帝,写了一篇有名的文章《谏迎佛骨》被贬到海南岛。在韩愈死后不到二十年,便发生了“会昌法难”,大量僧尼被强制还俗。
至于“一宗”,则是后周世宗柴荣。这也是历史上最有一次大规模地灭佛。从此以后,儒释道三教真正走向融合,共同成为影响中国人性格的文化之一。
寒冷的天气逐渐过去,后花园中虽然还有些寒冷,一些花贲已经露出新芽。
布施大会终于过去,张彝在布施大会结束后找过他,告诉他关于进宫伴读的事情。
对别人来说,这也许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但是对于他来说,进宫以后便会丧失个人自由,从此成为小皇帝的附庸。当然,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古代的精英教育都教些什么。后世的书生基本上只有死读书读死书,然后成为书呆子一个。在整个儿乱世之中,教育还不至于如此吧?
正在想着,身后传来一声佛号:“小檀越别来无恙!”
张经转头看去,却是前日在永宁寺中看到的那位印度和尚。他吃惊地指着他道:“大和尚你是怎么进来的?不知道此地是平陆侯府吗?”
“阿弥陀佛!”大和尚打了一声佛号,笑道:“天下无处不是门,小檀越何必如此紧张。老衲此番前来,不过有一事不明前来探个明白。善哉!善哉!”
“善了个哉的!”张经吐了一口痰,笑道:“我当然不是害怕大和尚你对我不利。不过你这样不经通报就进来,似乎不怎么懂礼貌吧?要是守卫看到了,须知大和尚你会很不方便。”
“相见即是有缘。前日老衲在永宁寺中见到施主,发现施主面带杀气,特地前来化解戾气,还请施主见谅!”
“哦?大和尚怎么称呼?”张经眉毛一挑,怪异地问道,心里却是一阵咒骂:“我靠,老子身上何时带有什么鬼戾气,再说杀气什么的,一个当过兵的人人怎么也要带一点吧。要不然和一个娘们有什么区别?”
“老衲人称达摩尊者,自天竺东来摩诃震旦,见到施主身上血煞气重,特来以佛化化解。如若施主不嫌弃,老衲愿尽绵薄之力。”大和尚脸上无悲无喜,一脸坦然道。
“我靠!你就是达摩?创建少林寺的那位?”张经听说,差点一跃而起,兴奋道:“快!快!大和尚你懂的《易筋经》和《洗髓经》吗?赶紧教教我!”
张经兴奋地大叫,心中暗想,老子真是捡到宝了。后世传说,天下武功出少林。现在遇到少林寺的创始人,要是能混到一两本武功秘籍,从此以后还不是横着走,谁也管不了自己了么。
大和尚见到张经语无伦次,不紧皱着眉头道:“少林寺?《易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