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同龄人,我没资格对其他的人指手画脚,也没有幸灾乐祸的看戏心态,怀着一份祝人好运的心情其实也消耗不了什么力气。对于那个齐维,我也只有希望他能够早日经历完这个过程,能够勇敢面对这些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逃避了。
但这个感慨还没叹完,我转念一想,这似乎是所有小孩都会面临的问题,包括我自己。我能够如此快的就从那等困扰中摆脱出来得益于我这称得上是奇怪的思维。就好像我是一个经历了许多事情的未来人,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新生儿的姿态,并且保留了记忆。
我被这个大胆的念头着实吓了一跳,这实在是荒谬离谱,穿越时空这种只存在幻想中的事情怎么可能真切的发生,而且我也没有什么未来记忆之类的东西。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林克,有点好奇心,会犯错误但也会改的林克,果然还是应证了我之前的猜测:我太自大了,总是幻想自己是如何如何伟大的人,幻想自己有着怎样怎样不平凡的来历。要是让别人知道肯定会笑话我的。
就像那个小胖子笑话齐维一样吧?
籍着这次水晶测试的机会,我也想亲眼目睹这些年纪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学生,魔力究竟处在怎样的水平线上。当然我知道他们只是学院里的普通学生,精英学生乃是顶尖学生们的课程是绝对不会展示出来的。不过这已经足够了,我可没自大到要去和那些精英学生相比,不懂得如何施展出魔力的我恐怕比那个齐维还更差劲吧?亏我还有着祝他好运,似乎自己高他一等的念头,这太可笑了。
在讲师的主持下,学生开始上台去进行魔力测试。那三块水晶在讲师魔力的烘托下漂浮在半空中,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它们的样子(根据我最近学习的魔法知识,我知道讲师是将魔力作用在“气流”上,籍由气流将水晶烘托到半空,并非直接作用在水晶上边,不然水晶肯定会有魔力反应,这样就无法作出准确的测试了),三块水晶皆是成年人的巴掌大小,第一块薄如蝉翼,第二块略厚,第三块则是第一块厚度的三倍(讲师介绍,我无法凭目力判断出厚薄,因为三个看起来都太薄了)。
学生走到讲台上之后的做法,是集中精神,用精神力来牵引魔力,将存在教室里的微弱魔力聚集起来(魔力像空气一样存在,根据魔力守恒定律,即便将凝聚的魔力化为能量释放出来,这些魔力也不会消失,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子重组后重新凝聚起来),这些魔力将顺着他的手掌传达到水晶体表,拥有承载魔力特质的水晶会很快作出反应,通常情况是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区分魔力的不同。
这种做法持续了很多年,魔法师们一直遵循着这种“颜色评断法”。但时代毕竟是在变化着的,天才的年轻魔法师们嫌这种做法不够直观,便研究出了“数值评断法”,具体方法《魔法周刊》上有介绍,原理是魔法师在“颜色评断”的基础上设立波段参数,在水晶感应到魔力反应之后,将自身感应到的强弱程度反馈到波段上,以此显示出预先刻入到水晶里的波段数值。
这就好比为了测试拳头有多硬,挥拳去砸一块厚厚的木板,根据是否能够打穿木板来区别力量的强弱——这样明显不够直观,因为只要不达到木板能够承受的穿透力,微弱的力气和差一点就能打穿的力气岂不是都被判定为同样的程度(笔者看过一个笑话,一个老人向年轻人炫耀他力气比年轻时候丝毫不减,证据是他年轻时候没能扛起的石磨,老了之后同样扛不起来,这大概就能够说明这里的问题)。而这个“数值评断法”的做法则是将木板分成由薄到厚的很多快,以能够打穿多厚的木板来作为力量的评断标准。
这样无疑更加具有说服力的。那位发明了这个更加方便评断法的魔法师名为霍顿,故而这种评断法又称为“霍顿评断法”,衡量的参数值称为“霍顿参数值”。我记得杂志上写到霍顿值达到五百的魔法师便能评价为优秀,如果年纪在十二岁以下学生的霍顿值能够达到两百,那他一定是天才。很显然讲台上的水晶正是被施加了霍顿刻印的特殊水晶,而根据水晶品质不同,每块的承受上限也都不一样,那位名为纽芬尔的讲师也说明了三根水晶所能承受的上限分别为:一百、两百、四百霍顿值。
当然在这间教室里不大可能有学生使用上那根上限达四百的水晶,连能够超过两百的可能性都很低,纽芬尔之所以使用这三根水晶,我想无非是用一百的来测试,两百的告诉学生,他们无法让它有所反应(霍顿刻印里有有一条限制就是承受上限为两百的水晶,只有在感应到超过一百霍顿值的魔力才会作出反应),至于四百的,则是他自己最后做个试验,由他这名优秀的魔法师来让水晶发出光芒,多么完善的一个教学计划呀!
我认真盯着这些学生们的一举一动,观察他们的试验手法。尽管在之前我观看的课程中,我曾多次见到他们凝聚出微弱的魔法火焰,并能凭空移动一些轻巧的物体,但我始终无法抓住正确的窍门。讲课的讲师也故意在这个问题上避而不提,显然魔法的使用是他们在其他非公开区域进行的讲学。要是关键的东西都公开出去让外来人知道,那谁还愿意缴纳高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