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称神仙。《太真科》中又分为九品:“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灵他、至仙。
(四)神仙统辖的洞天福地
据《云笈七签》载:道教有三十六天说(圣境四天、四梵天、三界二十八天),三十六天总由三宝君所统。其欲界为“有色有欲”,“交接阴阳,人民胎生”。欲界以上为色界、无色界,“人寿命长”,但未断生死。四梵天又叫种民天、圣弟子天,“人断生死,三灾之所不能及”。三清境是九圣、九真、九仙所居。
道经载: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三岛,皆人迹所稀绝,为仙人游息之处,有不死之仙草。十洲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鳞洲、聚窟洲。三岛即昆仑、方丈、蓬丘。在地上的诸名山中,有仙人及真人统治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七十二福地,在名山大川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多得道之所。
(五)神仙实有、神仙可学
道教认为神仙是真实存在的,道教大量的神仙记传、神仙故事、神仙传说等,都以生动的实例来论证神仙的存在。葛洪《抱朴子内篇》中《论仙》、《对俗》两篇,反驳怀疑神仙存在的种种观点,论证神仙实有。有人认为,有存必有亡,有生必有死,这是人之常理,““未闻有事于万年之春,久视不已之期者矣。”《抱朴子》说:“夫存亡始终,诚是大体,其异同参差,或然或否,变化万品,奇怪无方,物是事非,本钧未乘,未可一也。”认为天地无穷,电鹤长存,所以未必所有的人和物都遵循生死存亡的规律。有人从人皆禀气而生,“受气皆有一定’出发,断定所有的人“皇天赋命,无有彼此”,都有生死。《抱朴子》指出,人有差异,物有变化,因而存在着特殊的人,可以变为仙。世俗之人,多不“知道”,不“行道”,不信神仙,迷恋名利,自然成不了神仙,见不到神仙。
《对俗》篇继续论证神仙实有。有人说:“龟能土蛰,鹤能飞天,使人为须臾之蛰,有顷刻之飞,犹尚不能,其寿安可学乎?”《抱朴子》指出,人虽然不能“土蛰”、“飞天”,但万物之中人最为灵,自有高出动物之处,“真人仅今学其道引以延年,法其食气以绝谷,不学其土蛰与天飞也”,不妨碍能修仙。
道教谓人人皆含道性,“我命在我不在天”,皆可修道成仙。首先,道生万物,道寓于物,而道是永恒的,“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见《太上老君内观经》),“生,道之别体也”(见《老子想尔注》,所以“学生”守道,就可以像道那样永恒。“深根固蒂”即可“长生久视”。《抱朴子内篇.至理》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顺气以生者也”,因此只要服气、守一,返朴归根,就可长生,可以成仙。
其次,用形神关系理论,论证可以修道成仙。通过对事物的变化和医药等的作用,来类推神仙可成,神仙实有,神仙可学。为此,道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仙学理论和修仙方术。
仙是佛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前一切修行的唯一正果,从上古的天帝到某些地方还在拜着的黄龟龟都被划作仙。在话中,仙摆脱了世间万物被轮回所制的枷锁,超越时间和空间游荡于宇宙之间,他们无生无灭,无所不能,与天地同寿,他们中有开天辟地的上仙,也有修炼而成的飞仙——虽然很多仙依然保留有自己的很多思想和特征。从这些概念上,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神话中的仙和其他外国神话中的神更为贴近,不过也有一些不同,这点我们稍后会讲到。
所谓得道而成仙。作为道教在中国的神话中的最高境界,仙一向有着最高的地位,即使是在西游这些佛教概念为主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见这些仙和佛同起同坐的场景。时至今日,很多南方沿海城市和名声山峦中依然有诸多对仙的崇拜——固然很多人的对仙的概念已经混淆。
从仙的来源和属性分类的话,仙能被分为五类,也就是著名的天、地、神、人、鬼(次序是按照境界来划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