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具体的建议:
别跟老板和大腕叫板,可以解释自己的想法,但千万不要指摘对方的错误。
发挥发展老板和大腕的想法,事半功倍。多提供新鲜有趣的点子,能让老板更快的记住你。
如果是评价前人的剧本,不要全面否定,肯定再否定。
平静接受被插话被打断甚至被曲解。有耐心。
千万不要一言不发,也不要动不动长篇大论。
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适当的吹牛。
散会的时候,记得留下公司责编的电话,最好让他记下你的电话。
22.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春节期间,被朋友拉去打麻将。的麻将水平还处于幼儿园阶段,杠牌后还要“呲”一张,是不久前才学会的。大概新人手壮,上来连胡两把,正得意呢,忽然听见朋友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千刀万剐,不胡头三把”。
怪了,难道前三把胡了是不算的么?前三把都流局了才好?百思不得其解。忽然灵机一动,联想到咱们编剧上来,这电视剧的剧本,前三集可最是紧要啊,要按照打麻将的习惯来写剧本,恐怕一辈子也混不出头来。
以前戏台上,讲究一个碰头彩。角儿从上场门出来,一个亮相,一句唱词,必须气势非凡,能镇住最挑剔的观众,碰头彩之后,后面的戏就好演了。咱们编剧也跟台上的角儿差不多,目的也是赢得观众――不论投资方还是电视前的看客。而电视剧的碰头彩,就在前三集。
影视公司在收到不知名编剧的投稿时,一般会先看你的故事大纲,故事可以,会要求你先写几集剧本。注意,如果谁要求你先完成的所有剧本,那多半是骗子。写这几集剧本,一是看你实际的编剧水平(会编故事的不一定会写剧本);二是公司可以拿这几集剧本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所以,如果你有“开始平淡一点没关系,后面越来越精彩”的想法,就危险了,不说那些时间紧张的投资人没有那么多功夫去看你后面的剧本,即便看了,因为第一印象不佳,也会影响整体的分数。“千刀万剐,搞好头三把”,怎么强调前三集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说前三集,也不是平均分配,第一集当然最重要。非要按照百分比来说明,大概在50%:30%:20%(用数字来形容,其实挺不伦不类,只为说明方便)。从创作角度,也感觉第一集最难写,万事开头难嘛:所有主要人物的出场,人物关系的搭建,叙事风格的确立,还要有足够的戏剧性吸引观众往后看。有的作者写剧本,总喜欢循序渐进,层层铺垫,好虽好,可是开头不够抓人,后面的精彩给谁看呢?想想人家好莱坞动作片,甭管什么故事,上来先整一个紧张大场面再说,过了十分钟再好好回来进入情节。一个道理。你看写这么短短一段文字,还要千方百计找作为国民第一运动的麻将来夺人眼目,煞费苦心啊!
用麻将的噱头当然只是玩笑,真正到了剧本里,如何才算精彩?印象深刻的人物出场?机智幽默而生活自然的台词?曲折悬疑欲罢不能的情节?嗯,这些都是不能不仔细考虑的。再细的讨论,留在的另外一个贴子里说吧。
其实,开一个好头,对自己也有好处。好比唱歌,调门起高了,下来就不容易;调门起低了,也不容易上去。一个精彩的开头,能给自己更大的勇气和信心。你瞧,开头连胡了朋友两把,不但最终没有被“千刀万剐”,反而越战越勇,一卷三,赢了好几大毛人民的币!
23.群戏难,难于上青天
说群戏,从编剧角度有两个层面。其一,指剧本中的某一场戏,人物多,关系复杂,人多嘴杂,各怀目的……话头怎么起,怎么转,各个人物如何你来我往,看似一锅粥,其实每个人物每条线索都清晰可见;最后抖个什么样的包袱,收个干崩利落脆……太难了!
其二,是指一部戏本身。角色众多,戏份相对平均。写一场群戏况且如此艰难,写一整部群戏,当然难上加难。
下面说的群戏,指后者。
对投资方来说,群戏天生吃亏,因为明星大腕是论集拿钱的。一集三四十场戏那么多钱,三四场戏也那么多钱。如果好几个角色分量差不多,同时出现在每一集,那几乎能要了制片人的亲命。举个例子,一部王晶监制的《八大豪侠》,那里面腕儿可不少。范李二冰冰,陆毅、陈冠希,黄秋生刘松仁,这些人的片酬加起来,基本就够每集的制作费了。可是这戏最终拍成了,也没听说制片方赔钱。怎么做到的?相应的对策是轮流上台,各领风骚。比方一共40集,甲大腕1-10,乙大腕8-18,丙大腕16-26……依此类推,虽也有重叠,但基本岔开了,分别耍。这样算下来,虽然也比单耍一两个大腕要多不少,但总的成本下来了,发行卖片的时候又很唬人(海报上那一堆大腕脑袋),能卖个好价钱。很多港台班子搞的剧很擅长这一套,大家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
严格意义上说,《八大豪侠》之类也不能算真正的群戏。不妨回想一下电视上看到的成功电视剧,群戏有多少?排除有基础的《水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