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红警至清末> 第43章 张作霖(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张作霖(上)(1 / 2)

PS:对于张作霖,虽说是一代军阀,但是他至少做到重情重义,不卖国。笔者对他还是非常尊敬的。下面笔者会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一下这位东北王的崛起历程。各位看官也可以直接跳过这两章,毕竟在小说中,相比张作霖咱们主角光环胜过一切,嘿嘿!

说到张作霖,则不得不说他的一些事迹。

1875年3月19日(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他出生于奉天海城县西90华里北小洼村。1887年,从私塾先生杨景镇学习三个月。

晚清以后,随着东三省藩篱的逐渐解禁,不少直隶、山东、热河的农民纷纷加入“闯关东”的行列,张作霖的先祖便是其中之一。张作霖于光绪初年出生于奉天海城县,已经是闯关东后的第三代,但由于其父张有财是个游手好闲之徒,后来因欠人家赌债而被仇家债主所逼死,十三岁的张作霖便由此提前走上了社会。

很多枭雄之所以能游离与生死之间,最后走上成功之路,这与他们童年的遭遇都分不开。另外大凡名人都有一个爱好——读书!这个真的是一件铁律,想要成功,书是必不可少的!

张作霖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而读不起书,但他为人是十分好学的。当时有位名叫杨景镇私塾先生,他有几次看到一个小孩在窗外偷偷听他讲课,于是便把小孩叫进来,小孩说:“我叫张作霖,我想念书,但家里穷,上不起学,因此常在这里偷听”。

这位杨先生觉得这小孩看起来天资聪颖,日后说不定能成大器,于是就决定不收他的钱而让他随班就读,还免费提供给他书籍和纸笔。就这样,张作霖通过这种方式读了一点书,后来的张作霖看起来北人南相,文质彬彬,一点都不像土匪出身,这应该是和他的这段经历有关的。对于这位杨先生,张作霖也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他后来发家后,特地派人去把杨先生请到家里开了私塾,并让他的子女如张学良等人跟杨先生读书。

1890年,流落营口县大高坎镇,1894年,投清军宋庆所部当兵,后升任哨长。这是他第一次投入清军,算正是入编。

1895年,清军移防离队回乡当兽医,与赵家庙村地主赵占元次女结婚,赵春桂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的生母。

1896年,经冯麟阁(后改名冯德麟)介绍在广宁县(北镇)加入绿林董大虎匪部。这次入伙,也是拉开了一代枭雄崛起的序幕。

1897年,也就是现在,张作霖已经自成一派,不过对于引荐他的大哥冯德麟,他目前还是比较信服。毕竟整个东北的绿林好汉都是隐隐以他为首,即便有些人对他有些不以为然,他们也只能在背后使点小动作,谁也不会傻到名面上跟这样的对手做对。

清末虽说是乱世,但给草莽英雄提供了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在历史上,除了张作霖的草莽英雄,还有一位叫做是张宗昌,而张作霖的成就又比张宗昌要大得多。

在社会上混迹数年的张作霖,后来在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便加入了马玉昆的队伍抗击日军,并做上骑兵营的小头目。可惜的是,由于清军在战争中惨败,张作霖的队伍被打散,之后他不得不再次返回家乡。不过他怀着一颗枭雄的心,毕竟不能就这么泯灭,只要再给他机会,就能一飞冲天。

在庚子年后,由于沙俄的入侵,东北陷入了兵荒马乱的乱境,而张作霖却趁机拉起一支队伍,并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与来往流窜的胡匪相斗争,由此崭露头角,并在当地商会的帮助下转为地方团练。后来,盛京将军增祺在东北推行“化盗为良”的政策,张作霖抓住这个“招安”的机会,顺利的成为朝廷承认的巡防营。

之后的历史上的东北一直不太平,1904年还发生过日俄战争,当时张作霖见风使舵,谁强大就投靠谁,他开始的时候接受了俄军的一批枪械并为之服务,在俄军战败后又与日军合作,由此左右逢源,自己的队伍也不断扩大。等到清末的时候,张作霖已经由一个拉杆子起事的草莽英雄变成了手下拥有五个营的统带,成为东北地区一个不容小觑的军事首领。

这其中还得提起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张作霖如何和清政府搭上的,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在张作霖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人——赵尔巽。

两人的故事也是极其具有传奇色彩。

出生于铁岭的官宦世家的赵尔巽(1844年-1927年)在清末的满汉大员中,以直言敢谏闻名。他先后做过湖南巡抚、盛京将军和东三省总督,较能顺应时代潮流,擢拔人才,推行新政,改革财政,整顿治安,政治上有一定作为。北洋政府时期,出任清史馆长,以古稀之龄主持编纂《清史》,十年始成,功不可没。

1911年6月,赵尔巽出任东三省总督,当时东北地区匪患严重,其中张作霖势力最为雄厚,赵尔巽决心收剿张作霖,并借机整治地方治安。

当时,张作霖经常打劫粮车饷银,杀伤官兵,赵尔巽命麾下统领朱庆澜捉拿张作霖,张作霖凭借弹无虚发的神奇枪法,特意命中朱庆澜的顶戴花翎,赵尔巽觉得张作霖有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