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西方来客(一)
张振岳最终没能见到自己的二弟萧严,他在陛见之后就踏上了返回南洋的路程。和来的时候不同,这次南下的队伍十分庞大。大批医生和生活困难的技术工人,军户以及数以十万计的移民都跟随行动。张振岳为此还专门开启了吕宋到福建福州马尾,吕宋到宁波的航线。大批宝船从南洋舰队分了出来,除了六十条盖伦战舰外,其他的水师战船都被改造成了商船。
吃水浅的就专门跑跑四府间的短程,吃水深的就跑大明或者日本、朝鲜的远程。
张振岳回到狮子城已经是六月初了,这个时候天气酷热难耐,为了避免妻儿家人中暑,张振岳举家迁到了巴厘岛,白天躲在房子里聆听海浪的声音,晚上则走到屋外享受着海上吹来的阵阵凉风。
范景文、李国助、宋小鲁三人也已经按照张振岳的思路整理出了一个十五年发展规划出来了。
按照这个规划,狮子城将成为一个十分繁华的存在,首先是一个巨大的港口—星港。
以后东西方间的贸易,星港就是唯一的枢纽,张振岳为了提升星港的效率,亲自按照后世的记忆设计的所谓的塔吊,并按照后世外贸柜的样子设计了十尺的货柜,这玩意好啊,就此一项,货物遭受水渍损坏的概率就大大降低,而且装卸也可以流程化了。
具体来说,原来所有的货物都必须拉到码头来,然后一件件送上船。现在就不用了,直接用木制货柜,把塔吊和木柜一挂好,最重五吨的货柜就能被调上船。当然这样操作也有弊端,那就是卸货港没有货柜和塔吊啊!没关系,目前用货柜运输的都是巨型宝船,这种船上本身就有简易塔吊,可以把货物从船上调下去,再把木柜调回来。至于其他的船,对不起,还得原始装卸。但是这已经足够了,许多怕水的货物纷纷选择等宝船。
星港的规模在后世看来也是惊人的,足足一千米长,五百米深。二十个作业码头延伸入海,可以同时允许二十条宝船靠港停泊并进行各种作业。
外围还有十个三百米长一百米宽的装卸场。这些装卸场同时可以装卸五个柜,并提供二个标准宝船运量的货仓用于存货,这样就为一些货物的拼船提供了便利。
整个星港大码头一共提供了二万五千个直接岗位,包括塔吊操作(这种无动力塔吊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包括装卸工人,包括理货、包括查验等等。此外还有负责收货和联系船舶的牙行和船务公司,大约三千人。
整个码头分别由荷属东印度公司、欧亚联合公司和星港港务三家公司分包,这也是张振岳的思路,避免垄断之后的烂掉。
这一切都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存在了,连荷属东印度公司的代表们在听完整个规划后都立刻表示自己要加入。
整个狮子城则是围绕星港来搭建的,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配合星港的部分,包括修船厂,机修厂等,此外还设立了港务管理衙门,港务生活城(三万混码头的人的生活区)。
码头二侧修筑了五米高的城墙,这在南洋地区也算得上是雄壮了,而且全部用得的是石墙。
里星港大约八百五十米的地方开始就是狮子城的主要功能区,二司衙门、各种大型的医正院、各种大型的书院、各种混合了东西方文化风格的建筑群就坐落在这个长1500米,宽2000米的范围内。四周都是用八米高的石墙保护,据说地基都挖了足足九米深,先后动用了三万多人投入建造。和一般的城墙不同,为了避免交通堵塞,狮子城一共开了八个门。城里是个田字型结构,主通道十分宽敞,一律设计为十五米的路宽,而且注重城市绿化。随着狮子城额发展,这里最终被定义为内城,这里的人口始终不超过三万。而后期到来的华侨和移民都在内城四周定居发展,狮子城最终达到了五十万人口的巨大规模,这是1644年的事情了。
雅加达的定位是造船业和矿石输出,马尼拉的定位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制品输出,应该说还是比较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
张振岳对于这个规划十分满意,当场就批准了,并让三人负责落实和执行,有困难再找自己。
随后的整个南洋地区就开始了热闹的造城运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狮子城,星港码头是最优先级别的项目,唯一能和其一样被强行要求全员开工的项目就只有张振岳的经略府了。
张振岳的经略府的设计是一名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设计师设计的,典型的欧式风格,很合张振岳的口味,但是却并没有得到张振岳家人的认可,尤其是布木布泰,她很想念拙政园。
为此张振岳不得不拍板,合二为一,前院是欧式风格,后院是江南园林风格,开建吧。一不小心,被誉为东西方文化结合典范的“大明南洋经略府”就这么弄出来了。
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要说没有隐忧也是假的。张振岳看着那些扛大活的土人心里就发毛。即使是移民百万过来,在南洋的土著人口也是汉人无法全面压倒的。更何况目前南洋地区穆斯林信仰已经开始传播,这种宗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