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是否可以帮您推荐一家期刊社?”马乔利抓住机会,赶紧说话。
杨锐抬了抬眉毛,问:“您想推荐哪一家?”
“我与《自然》期刊社的加文·杰里米关系很好,如果您愿意投稿《自然》的话,我可以帮忙。”马乔利非常殷勤的做介绍,而这种事,科学家们通常是很少做的。
学术期刊的编辑对于是否刊登论文是有一定权力的,但是,越大的期刊社,编辑的决定权就越小。像是《自然》、《科学》这样的期刊,可以说是全球学者都会关心的,同行评审的范围也是非常广的,编辑本身的推荐都不一定有效,社外人的推荐就更弱了。
另一方面,像是杨锐这样的学者,之前在《自然》刊登过文章,自然也有熟悉的编辑,投稿即可,完全没有必要去拉关系了。
杨锐怀疑的看向马乔利,道:“我还没有决定在哪家期刊投稿。”
“当然,当然。”马乔利微微一笑,道:“但我推荐杰里米,并不是因为他在《自然》工作,更主要的是,他与我一样,都是瑞典人。”
“哦。”
“杰里米博士在诺贝尔奖事务中,能够发挥相当的影响力。”马乔利终于捅破了窗户纸,且道:“我与杰里米博士有多年的合作,我们的共同推荐,能够帮助您走上更大的舞台。杨锐先生,如果能让我们推荐您的这篇论文,将是我们的荣幸。”
他说的不卑不亢,也是练出来的手艺了。
而在内心里,马乔利亦有淡淡的傲娇。
但凡是有志于诺贝尔奖的学者,都很清楚在诺贝尔奖事务中,发挥影响力是多难得的事。
马乔利相信,杨锐就算不立即跪舔上来,也会展示出前倨后恭的模样的。
当然,马乔利会好好的安抚眼前的年轻人——他为了这一刻,已经准备了三十年了。
“马乔利博士。”杨锐的语气略显真诚了一些,道:“非常感谢您的青睐,但是,在宣传方面,我已经有了瑞典的支持者。”
杨锐没有提诺贝尔奖这个词,他也用不着提。
马乔利一愣,问:“谁?”
杨锐笑笑,没有回答,道:“希望我们以后还能有合作的机会。”
然后,就见马乔利打开会客室的大门,向一众瑞典科学家露出微笑,深入到了群众当中去。
马乔利孤零零的留在沙发处,心里不停的怀疑:是谁抢走了我的杨锐?谁敢抢走我的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