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重生之神级学霸> 第448章 耐高温聚合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8章 耐高温聚合酶(1 / 2)

实验室里,杨锐摸着脑袋在纸上写条子,考虑着下一步的实验目标,看似清闲,实则大脑在剧烈运转。

反而是黄茂等人呢,兢兢业业的在试验台前工作,忙着重新核实数据,以完成论文的小改工作。

实验狗和研究员的动静关系,几乎与公园里丢飞盘遛狗的人狗关系一模一样。

如果被愤世嫉俗的实验狗看到这熟悉的一幕,肯定大谈实验室剥削问题。

然而,正常的实验室,就是这样运作的。

而越是高端的实验室,单纯的辛劳与辛苦,就越没有意义。

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杨锐在实验室内的工作,主要是提出问题。

这里说的提出问题,其实就是综合现在有的科研成果,尤其是科学前沿的热点,提出自己的假说或设想。

比如在钾通道的研究中,杨锐提出的假说就是:通过克隆突变基因,能够验证离子通道的结构和性质。

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难度和广度的假说了,为了实现它,杨锐又提出了第二层设想:我们可以定向诱变想要突变的基因。

同样的,在第二层设想中,杨锐还有进一步的细化的设想,例如:定向诱变的生物体,以果蝇为宜。

这一步步的设想和假说,看似容易,实则困难,也是能不能成为实验室负责人的首要条件。

而黄茂等人的工作,其实是解题,完成杨锐的设想和假设。

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黄茂等人也要提出自己的假设,这也是对他们的自我训练,做的越好的研究员,也就能越快独立出来。

就自然科学来说,设想和假说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前置研究成果已经有了才行。

当然,有多牢固,有多置,其实也看提出者的水平。

水平低的,你就乖乖的站在稳固的基础上,做伸手能完成的工作,给人类文明一个向前的微不可查的力。

水平高的,对前置研究成果的要求就低了。

经典的例子,比如是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以当时奥本海默的水平,他都没有资格提出这个设想和假说,领头写信给罗斯福是爱因斯坦,也必须是爱因斯坦,才可以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连一点实验证明的情况下,启动这样的项目。

实际上,奔走推动此项目的是来自欧洲的科学家,是他们说服了爱因斯坦,才有了给罗斯福的信件。

否则,按照正常的研究模式,曼哈顿计划完全可以慢悠悠的先等二十年的前置研究,至少要等有人把浓缩铀做出来,才有做核弹的基础。

但因为是战争状态,也是因为爱因斯坦的出面,曼哈顿计划的前置要求就变低了。

取而代之的是项目变大了。

杨锐正在考虑的,也是自己的新项目做多大,能做多大的问题。

他现在最想做的是PcR技术。

按照时间线来说,PcR的原作者穆里斯,现在应该开始考虑到PcR的相关构想了。

不过,穆里斯是出了名的懒鬼,用较好的说法,就是自由率性。

所以,虽然有了相关构想,PcR的开发也不算困难,穆里奇还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到86年前后,才算是部分完成,彻底完成则要到87年。

现在动手做PcR会比较安全,不过,杨锐现在只有一篇尚未发表的《细胞》,立刻进军PcR,做出来是没问题,他却不能肯定是否能得到相应的声誉。

科学界虽然是个用成果说话的地方,但科学界毕竟是以人组成的集合,获得了过多赞誉,或者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的科研人员不在少数,他们中的有些人,在接下来的一些年里陆续得到了承认,甚至得到了补偿,但有些人,也许就彻底埋葬在了故纸堆中。

穆里斯本人确实懒散的够呛,但他身后的公司却并非如此,相反,到明年,该公司确定了PcR的确定性以后,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其中就包括多名优秀的研究员给穆里斯做副手。

杨锐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先抢占有利位置。

虽然自己没有相应的声望,很可能拿不到诺贝尔奖——但是,诺贝尔奖这种东西,又有谁确定能拿到呢。

爱因斯坦当年都因为相对论尚未证实,险些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最终不得不用光电效应发了奖。

杨锐这样的小身板,或者说,穆里斯这样的小身板,能不能拿奖,还真得靠命。

既然是靠命,苦挨就没有意思了。

杨锐想到这里,开始在纸上,慢慢的写出PcR的几个关键点。

同样是做PcR项目,杨锐却不准备重复穆里斯当年的步骤,准确的说,他也是不能重复穆里斯当年的步骤。

因为PcR说到底,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容易,撕干净不容易。

杨锐可不想捅开一个洞,然后引来一群狼。

虽然很可能会再次陷入科研竞争中,但从杨锐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科研竞争发生的越晚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