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子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别人到哪里去找线索呢?戏志才等人却是心知肚明这前后两拨刺杀事件根本就是两伙人干的
己方杀死丁斐是因为害怕丁斐泄露了曹操的大事,可是刺杀于吉的人又是谁呢?简直无从调查。
不过他们还是把矛头集中到了马身上。
马却是有苦自己知,他当然知道这事情绝对不是自己做的,可问题是没有人会相信这一点。王子服等人更加疑神疑鬼,对所有人都充满了怀疑。
太史慈却不管那么多,现在的他关心的是和别的诸侯的生意。
在一片疑神疑鬼中。太史慈和管宁或直接出面,或有那些大商人出面,和各地使者签订了许多合约。
至此,一场前所未有地商业风暴开始席卷神州大地,以青州商人为代表,人们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关注程度关注商业。在随后的几年中,因为契约精神的大规模运用,使得其他行业受到了相应的刺激。
大战过后,民生凋敝。各种物资奇缺,而各地诸侯大规模的预订商品,便形成了卖方市场。农业和手工业开始繁荣起来,交通往来也受到空前重视。为了商业的方便,为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迅速流通,而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也渐渐多了起来。虽然故土难离,但是在物质诱惑下。他们也开始渐渐喜欢城里的生活。因此各个郡县之间的道路开始星罗棋布,青州的吗车和各地的马车成为许多地方的必需品。
尤其在青州,因为手工业受保护的程度极高,原始的手工作坊日益扩大,继而便出现了在古中国决不可能出现的大规模的加工厂,形成了最原始的流水线生产和批量成产。这种情况给青州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军工方面,青州军每一天都会有新式武器又或都武器改良的方案出现。
虽然其他诸侯对青州这种情况知之不多,但是也意识到了手工业的重要性。开始像青州学习,注得手工业的发展,为了提高这些手工业者的积极性,他们也学着给那些手工业都自由,并且为他们地发明提供物质奖励。虽然他们起步很晚,并且对于给这些他们所谓的贱民这么高的待遇感到心痛,但是却不得不跟上形势的发展。青州军队的强悍令他们深深恐惧。
青州军队的装备、青州军队的给养是独步天下的。
的确,军队的强弱不能用这些外在的东西来衡量,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因为有了这些装备,有了这种给养,使得青州军的战略战术更加神秘莫测。深明兵法的曹操、孙策、刘备不约而同开始了因地制宜的改革。
马也有所动作,至于张鲁、李、郭汜、吕布,当然不会有此觉悟,依然过着原本的生活。
同样的道理一样在其他行业中得到验证。
诸侯们发现,自己要想和青州对抗就必须强大起来,而强大起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行青州的改革手段。概括起来就是重视各个行业的发展。
以往被人忽视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军队的常备性的重要性第一次凸现出来。
如果说新“五德终始说”以前除了太慈所统治的地区之外还是一个概念。那么这个时候,人们才在实际中真切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君子配五德”和“君子养五德”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变成了一种治国的方针。
这其中,世家大族为了自己的生存进行了积极地思考,虽然最后妥协,开始向青州学习,并且觉得痛苦,但是在潜移默化中,大地的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兴起了改革之风。不战而胜,实现了自己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梦想,这正是太史慈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不过太史慈也知道,这仅仅是昙花一现,若是自己兵败身死,那么现在这些新生事物就会随着自己的消失而烟消云散,这种局面太史慈岂能容忍?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大形势,所以太史慈所倡导的科举制度进行的顺风顺水。当然,太史慈不会把这种成绩放在自己的身上,他认为这完全是管宁的功劳。
没有管宁,新“五德终始说”就不会被创立、传播和应用。
而实际上。也的确如此,管宁在后世史学家地笔墨下,成为了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政治议论和实践家,“效古变法,兵不血刃,天下悠悠之口莫不赞颂,上至公卿,下到黎民均可惠利,虽古之圣贤不及也。孔丘、墨翟、韩非、管仲、吕相之流地下有知,岂有不愧乎?……”当然,这是后话,今日之管宁完全料不到。
在于吉刺杀事件的风波渐渐淡去之后。长安之会也渐渐告一段落。
太史慈等人当然是心满意足,以为大多数目的已经达到。
不过,也有一些事情令太史慈感到诡异。比如说孙策派来的使者实在是太安静了,完全不像周瑜这种胆大妄为的人的风格。
也许自己没有发现吧。到了今天。太史慈实在不敢小看任何人。
曹操的事情和龙女的事情自己都是无意中注意到的,尤其是曹操的事情,若不是自己对历史很了解,只怕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丁斐、来燕儿、王图、王则、于吉、尹氏,这些人居然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