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镖局之后,李大奎与宇文昊、梁玉郎一商议,从达里东南部的大宛城进入大昌国,再经由平山城,走卧龙岗进入特洛国,宇文昊与梁玉郎连夜安排一应事宜。第二天,李大奎便作为使臣带着使团匆匆出访昌国去了。
十天之后,李大奎的使团便已经到了大昌国都釜阳,递交国书之后,第二日,国主昌建飞下诏觐见,李大奎身穿达里官服,手持符节,来到朝堂之上。礼毕,学着白羽的样子,环视了一下四周朝臣,缓缓说道:“如今迪国大军十五万,兵临城下,达里南北受敌,危在旦夕,恳请大昌国出兵救援!”
国师青云道长问道:“我大昌与达里虽无旧恶,但也无邦交,为何要伤财劳军,为达里奔命呢?”
“国师岂不闻唇亡齿寒吗?我达里与大昌、迪国互为邻里,如果迪国灭了我达里,占据我疆土,大昌将处在迪国的围堵之下,那时,大昌想要战胜迪国,东出龙城,岂不是痴心妄想吗?”李大奎不慌不忙地说道。
丞相叶勋听闻慢声细语地说道:“如果我大昌出兵解围,对我大昌有何好处呢?”
“丞相所言极是,眼下出兵帮助达里,貌似无任何好处,但从长远计,则对大昌有百利而无一害,大昌、迪国、达里依然三足鼎立,互相牵制。但从长远看,大昌与达里结为盟邦,如果有朝一日,达里兵出曲水城,牵制迪国大军,大昌兵出龙城,自然就不是现在这样子了。因此,救达里就是救大昌国自己,达里灭,大昌国亡。”李大奎一番言语,令昌建飞着实吃了一惊,原本没想这么多,没想到,迪国出兵达里,竟然还与自己的存亡息息相关。
见众人不说话,李大奎便进一步说道:“回望过去,大昌国与特洛国并无仇怨,数年来平山城一带百姓互通商贸,往来频繁,正可谓是虽无邦交,却相敬如宾。特洛延落难之时,陛下还曾经派人邀请入昌,虽然没能成行,但却不失礼数,更无怨恨之心。待与达里结盟之后,陛下更可以安坐天下,一心对付迪国和江南的石焱逆党了。”
此番言论,大得丞相叶勋的赞同。
退朝之后,昌建飞又召集丞相叶勋、国师青云道长等人仔细商议了一番,众人觉得李大奎所说的并不无道理,迪国是大昌国的死敌,坐视迪国的壮大不闻不问,对大昌国来说将会面临严重的后果。于是,昌建飞决定,派大将军朱桐率军十五万,出龙城,渡曲水河,攻击迪国,迫使迪国撤军回援,如不撤军,便可直取迪国都城君安。
收到大昌国接受结盟,并同意出兵的喜报之后,李大奎便立即启程,向平山城进发,到了平山城李大奎特意探望了革量,便马不停蹄进入了青梁山。数日之后,来到岳池城。先拜见了丞相白羽,然后又拜见了孟启、孟坚等人,大家欢聚一堂,开怀畅饮,直至天明方散。
第二日,特洛延召其进宫,李大奎来到殿外,脱去达里官服,进殿叩见特洛延陛下。特洛延走下龙椅,亲扶李大奎起身,君臣一别数载,今日一见,倍感亲切。寒暄过后,李大奎将达里形势与特洛延详细介绍了一番。
特洛延口气凝重地说道:“大奎啊,你走南闯北,阅历甚广,当初我有意想留你在身边,任命你为护国将军,你却效仿革量,非要外出经商,为我建造飞鹰密探,使我安坐岳池城,通晓天下事,每每想起来,朕都觉得对不住你啊!”
“陛下,别这么说,我们做臣子的理当为国效力,何况陛下心系天下,关爱黎民,我等更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大奎恭敬地答道。
“这达里求助一事,你怎么看呢?”特洛延问道。
“臣以为,陛下应当趁机出兵,我特洛国如要兵出青梁,这布迪必是第一个目标,布迪国小兵微,此时,我以为达里解围为名,卡越必然不会参与其中,达里翘首期盼我大军出青梁,布迪孤掌难鸣,我取布迪如探囊取物一般!”李大奎说道。
“有达里的盟约在手,出师有名,昌国也不会多想,我特洛正好可以免去腹背受敌的威胁!”白羽在一旁补充道。
“既然丞相也这么说,那这事就这么定了,明日早朝,我们便可详细商议出兵细节!”特洛延高兴地说道。
“陛下,臣有一事不敢擅自做主,请陛下裁决!”李大奎小心地说道。
“何事啊?”
“达里坤请臣出任达里国相之职,臣不敢做主,请陛下圣断!”李大奎拘谨地说道。
“噢,这是大事啊,丞相怎么看?”特洛延转身问白羽道。
“臣以为,李将军出任达里丞相一事是大好事,若李将军能左右达里国事,不但能帮助陛下扫清阻碍,或可凭借其影响力,止干戈,养黎民,造富一方啊!”白羽笑嘻嘻地说道。
“嗯,丞相之言甚合我意,将军尽管放手去做就是。”特洛延坚定地说道。
“臣遵旨!”李大奎躬身施礼道。
第二日早朝,特洛延宣布,丞相白羽留守岳池,主持国中大小事宜。亲率大军二十万,兵出青梁。封孟启为陆军大元帅,孟坚为左先锋、王贲为右先锋,朱鸿图、程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