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唐朝那些事儿> 第128章大周王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章大周王朝(1 / 3)

郭无为之所以非要将刘继元立为皇帝,应该说与刘继元温和的性格有关,此人自幼饱读诗书,尤喜禅学,带人还是十分宽厚,再说他也不是刘承钧的亲生儿子,郭无为自然会认为这样的人更加容易控制。不过,最终的结果却表明,这一次郭无为是彻底地看走了眼。

刘继元刚刚登上皇位,宋军就已经入境,这时他跟郭无为还处在蜜月期,两人尚能同仇敌忾,并没有什么分歧,所以在得知宋军入境的消息后,就急忙以刘继元的名义向辽国求援,并派侍卫都虞候刘继业等率兵扼守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南)。可是刘继业刚一出兵,就被李继勋所率宋军杀得大败,被斩两千余级,团柏防线也告失守,宋军随即渡过汾河,直抵晋阳城下。

这样一来,北汉的形势变得岌岌可危,而与此同时,赵匡胤也得到了刘继元被立为新君的消息,便有意将其招降,于是派人传书至晋阳,称刘继元若可归降,可授平卢节度使(治所在青州),郭无为可授安国节度使(治所在邢州),其余大臣也都有封赏,这一下就将刘继元和郭无为的矛盾给激化了。

刘继元作为一国之君,自然是不愿意投降,而郭无为不过是一个臣子,给谁称臣都是一样,很想就此投降,所以在接到诏书后,就屡劝刘继元纳土归朝,可刘继元却始终不肯,两人的矛盾越积越重。好在没过不久,辽国的援军就到了。而宋军对此准备不足,只好马上撤军。刘继元和郭无为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就暂时的缓解下来。

可是在宋军撤走之后,刘继元和郭无为又产生了新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刘继元在当上皇帝后,性格突然发生了剧变,一改过去谈经论禅、温文尔雅的作风,变得暴戾无常,进而又大开杀戒。北汉开国皇帝刘崇所留下的十个儿子和一些近亲子孙几乎全部被他杀死,朝中大臣稍有触忤,轻者杀头,重者灭门,就连他的养母郭氏也被他派人勒死。这样的作风让一直专擅朝政的郭无为无法接受,于是更加坚定信心想向北宋投降。

刚到第二年(969年),赵匡胤就因为对宋军前次讨伐北汉的战果很不满意,于是有意对北汉发动一次全面地、具有决定意义地大规模战争,随即开始着手准备,正月便传旨调集诸道兵马屯驻于潞、晋、磁等州,二月又命大将曹彬、党进等各领兵开赴太原,随后更是发出亲征令,诏命开封尹赵光义为东京留守。枢密副使沈义伦为大内部署,仍命昭义节度使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先行开赴河东,而自领中军以为后继。

当年三月。赵匡胤的车驾到达潞州,并在此驻跸十八日,正巧这时前军捕获了一名北汉间谍。赵匡胤立刻将其召到驾前询问。

这名间谍也很能忽悠,一上来就大声说道:“北汉军民罹毒久矣。日夜望车驾,恨其迟耳。”赵匡胤闻言大喜。当即给予重赏,随后传旨起驾拔营,直趋晋阳。

此时,北宋的前军都部署李继勋已经对晋阳展开了围攻,赵匡胤到后,又进一步加大了打击力度,从邻近州县征调来数万民夫,环晋阳掘壕立栅,命李继勋、赵赞、曹彬、党进等四员大将,分别率军于城南、西、北、东四个方向安营扎寨,呈四面进逼之势,并开始筑堤引汾河水准备灌淹晋阳城。

与此同时,辽国的救兵已兵分两路而来援救北汉,其中一路自北向南攻打石岭关(今山西阳曲县北),另一路则从幽州出发,直扑定州(今河北定县)。

不过这两路援军的进展都不顺利,赵匡胤早在出兵前就预料到辽国会从幽州出兵,通过攻打河北的镇、定等州的手段来牵制宋军主力,所以早早就将彰德节度使韩重赟任命为北方都部署,命他在定州一带设防。

韩重赟果然是不负所托,辽兵刚一入境,韩重赟便率军迎头痛击,大破其众,直接将辽国援军赶出境外。另一部辽军刚到石岭关,赵匡胤就将棣州防御使何继筠召来,亲自授予方略,并拨给他精兵数千,命他去石岭关拒敌。此时已到了夏天,气温比较炎热,何继筠临行之前,赵匡胤特地命人给他做了一碗麻浆粉(大约是一种解暑的食物)。

这碗麻浆粉并不值钱,但却饱含了赵匡胤对何继筠深情的关怀和殷切的嘱托,何继筠喝在嘴里,暖在心头,感动的简直就是热泪盈眶,赵匡胤又趁机加上一把火,笑吟吟地对他说道:“明日中午,我等你传回来的捷报呦!”何继筠哪还会有二话,立刻对着赵匡胤拍胸脯、打包票,大说了几句“有我在就有阵地在,绝不辜负皇帝和人民对我的嘱托”之类的话,便飞身上马,扬鞭而去。

要说这一碗麻浆粉,真是可抵百万兵,何继筠吃完之后只感到精神百倍,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力气,率兵到达阳曲县北,正好遇到辽国兵,何继筠立刻挥师猛进,果然大胜,斩首数以千计,缴获战马七百余匹,并生擒辽国武州刺史王彦符等一干将领,随后便命儿子何承睿回去向赵匡胤报捷。

其实在何继筠走后,赵匡胤心里也是没底,第二天早早地登上北台苦等前方的消息,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心里正在焦急之时,突然看见前方飞来一匹快马,由远及近,疾驰而至,正是回来报捷的何承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