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的这首《观兵》,就想起了李嗣业,
就想起了香积寺外那个坚毅的身影,就想起了他在危难之际的豪言壮语,“国家至此,危矣,请自嗣业始”,
这位典型的大唐军人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至今让人十分感动。通过他,我们认识了大唐军人,通过他,我们感受了大唐盛世。
王玄策.
雪耻,就是借兵复仇,王玄策展开了全部外交手段,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计划。
他来到吐蕃西境的泥婆罗(今尼泊尔)王国。以吐蕃王的名义,向老国王借了七千骑兵。吐蕃松赞干布得知消息以后,
也派出了一千二百名精锐士兵。听从王玄策的调遣。根据史籍的记载,西域的一个小国章求拨也向王玄策派出了援军。
雄兵在手。王玄策一刻也不耽搁,昼夜兼程,直扑中天竺的茶和罗城,与拥有大象部队的阿罗那顺大战三昼夜,中天竺数万象军溃不成军,王玄策的部队斩首三千级,
天竺兵被赶到水里淹死的有上万人。阿罗那顺见大势已去,赶紧弃城逃跑。收拾残兵败将,企图卷土重来。
蒋师仁率领部队紧追不舍,大破中天竺和东天竺的联合军团,杀敌上千人,阿罗那顺被王玄策的部队擒获。
阿罗那顺的妻子和儿子继续负隅顽抗,凭借乾陀卫江坚守,王玄策的部队一鼓作气,在蒋师仁的带领下,步步紧逼,节节胜利。将阿罗那顺的王妃和王子生擒,并俘获一万二千人、牛马二万多头。
中天竺灭亡了,天竺各国胆战心惊。望风而降,“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余所”。
东天竺曾出兵援助阿罗那顺与王玄策对决,此时王玄策的部队准备乘胜前进,踏平东天竺,东天竺国王尸鸠摩赶紧向王玄策献上厚礼,甘愿臣服大唐,王玄策这才罢兵。
倒了大霉的阿罗那顺被披枷带锁押往长安,与之同往的还有一名自称活了二百岁的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
回到长安。已是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喜出望外。当即将王玄策册封为朝散大夫,献俘于太庙。那位印度和尚自称能炼制长生不老药。
大胆在唐太宗身上做实验,却直接促使了唐太宗的早死,王玄策的五品官衔就再也没能升上去。唐太宗去世后,阿罗那顺的石像与其他酋长一起,列于玄阙之下,供后人瞻仰。
韦皋
“雨霁天池生意足,花间谁咏采莲曲。舟浮十里芰荷香,歌发一声山水绿”,这是大唐名将韦皋的《天池晚棹》,意境优美,婉转动人,至今为世人所称道。
由韦皋改编的《南诏奉圣乐》曾在长安德麟殿上献演,轰动一时,从此列为唐代宫廷十四部乐之一,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韦皋与扫眉才子薛涛的交往,创造了蜀地女校书的佳话,时人有诗赞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
管领春风总不如”。《太平广记》上更记载了韦皋与美女玉箫的两世姻缘,这些,已经足以让他留名青史,当人们注意到他一生的功业时,
才发现他是中唐的赫赫名将,写诗作曲不过是他闲暇时的点缀和情趣,为他没有虚度的一生增添些许温馨和绚丽,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韦皋,到底是个怎样的男人?
韦皋的出生笼罩在一个神秘的传说当中。当他满月的时候,父母请了一些高僧为他祈福,有一个相貌丑陋的胡僧不请自到,被认为是想吃白食,遭到韦家下人的白眼。
当小韦皋被抱出来的时候,胡僧登上台阶,对小韦皋言道,“别来无恙乎”,小韦皋面有喜色,
似乎与胡僧已相识多年。韦皋的母亲大吃一惊,连忙追问原由,胡僧说道,韦皋是诸葛亮的转世投胎,将来必为统帅,守护蜀地的一方平安。
后来,韦皋成了太尉兼中书令,在蜀地呆了十八年,正如胡僧所言。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韦皋开始不过是个建陵挽郎,张镒成了凤翔陇右节度使之后,韦皋才当上了营田判官,
“得殿中侍御史,权知陇州行营留后事”。如果没有爆发奉天之难,韦皋只能按部就班,升迁到一品高官恐怕是猴年马月的事情,
泾原军队的哗变,对长安的龙子凤孙来说,是万劫不复的灭顶之灾,对韦皋来说,却是出人头地的绝好机遇。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淮西(今河南汝南)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朝廷派泾原士兵前去讨伐,路过长安时,因为赏赐微薄,
激起士兵们的强烈不满,他们挟持泾原节度使姚令言一起哗变,唐德宗被迫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叛军拥立朱泚为首领,在城中大杀李姓皇族,大唐江山一时岌岌可危。
李楚琳响应朱泚的叛乱,杀害张镒,“劫众叛归朱泚”。朱泚旧将牛云光此时戍守陇州,准备挟持韦皋投奔朱泚,不料手下将消息透露给韦皋,牛云光惊慌之下,赶紧出逃,在路上碰上了朱泚派出的家僮苏玉。
原来朱泚已经称帝,苏玉作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