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月明沧海> 第155章 百战奇谋(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5章 百战奇谋(上)(1 / 2)

“为何日月同时悬挂在空中?”葛明好奇地问道。张煌言听罢受到启发,顿时醒悟过来,解释道:“日、月、高山、河流代表大明河山。”

“张大人,少年给老人穿鞋暗指‘圯上书’吗?”戚玉紧接着问道。张煌言点头道:“确实是如此意思,你们再看看桥旁这首诗。”

“一双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张良一借间。”戚玉轻声读道。话音刚落,葛明便急急地说道:“不知何人作诗?诗中提到张良,应该与‘圯上书’有关。”

张煌言微笑道:“这首诗是大明开**师刘伯温所作。”葛明敬佩道:“人都说刘伯温料事如神,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还有‘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戚玉道:“刘伯温写出此诗,必然有深深的寓意。”

张煌言喝了口茶水,娓娓而谈道:“太祖朱元璋起兵时缺少谋士,听说刘伯温颇有名望,便前往拜访。只见刘伯温须髯飘飘,神态凝重而坚毅,气质超然脱俗。太祖暗自欢喜,就请刘伯温以桌上的筷子为题作诗,以试他的才能。刘伯温稍加思索,便吟出这首诗。太祖听罢,连声叫好,急忙起身,亲手为刘伯温端上茶水,请他出山谋划军事。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策略,辅佐太祖统一中国,建立大明王朝。后来,刘伯温被太祖封为诚意伯,追赠太师,谥号文成。”

葛明插话道:“崇祯朝时,大明内有流寇作乱,外有清虏进攻,朝廷硬是被两线作战拖垮,以至亡国。刘伯温帷幄奇谋,如何避免两线作战?”

张煌言饶有兴趣地说道:“当时,太祖占据应天府一带,但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的军队,下游有张士诚的军队。二人兵精粮足,若是联合起来,将会严重威胁应天府。刘伯温认为张士诚生性怯弱,胸无大志,只求自保,不足为虑。而陈友谅野心勃勃,力量也强,又占据长江上游,威胁最大。分析若先攻打张士诚,陈友谅必定会乘虚攻打应天府;若是先讨伐陈友谅,张士诚则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提出擒贼先擒强,先除掉陈友谅,后攻打张士诚的计策。太祖依计而行,果然出师大捷,平定了江南,进而夺取了天下。”

戚玉感叹道:“满清入关亦使用此计策,自思弘光朝廷不敢北进中原,即先攻打李自成的大顺军,然后集中兵力进攻江南,可惜弘光朝廷鼠目寸光,没能够以史为鉴。”

葛明气愤地说道:“弘光朝廷糊涂透顶,不明白清虏是最大的敌人,居然提出‘联虏平寇’的策略。”戚玉冷笑道:“他们谈虏色变,根本就不敢把清虏当成对手,还百般讨好,惟恐得罪清虏。”张煌言赞道:“二位极有见地,所言甚是有理。若要收复大明河山,确实不能忘记历史教训。”

“张大人,刘伯温这首诗有何含义?”葛明问道。张煌言道:“太祖起兵时常常自比汉高祖刘邦,志在夺取天下。刘伯温诗中借用一个典故,即张良用筷子为刘邦谋划天下,自比张良的同时,暗合太祖如同刘邦,因此太祖闻言大喜过望。”

戚玉看了看图画,点头道:“诗中的汉家天下与画中的大明河山对应。”张煌言赞扬道:“戚姑娘说得甚有道理。”

“可这还有瀑布和书生,却又是何意?”葛明又问道。戚玉仔细端详画面,又读了两遍诗,看了看周围,低声说道:“既然大明河山对应汉家天下,则书生对应张良。恭喜张大人!有人把您比作张良,要送兵书战策,希望您能辅佐明主,收复大明河山。”张煌言夸奖道:“戚姑娘才智过人,画中意思确是如此。”

葛明仔细看了画面,亦明白意思,接着问道:“不知这人要送张大人何书?”张煌言微微一笑。戚玉低声道:“明哥哥,刘伯温作的诗,当然是刘伯温的兵书。”葛明方才恍然大悟,看着画面,又急切地问道:“张大人该到瀑布下得到兵书,可这飞流直下的瀑布在哪里呢?”

张煌言沉稳说道:“浙江有两个名闻天下的瀑布,分别是百丈瀑和百丈漈。百丈瀑在嵊县,百丈漈在青田县,而青田县是刘伯温的老家。”葛明脸上难掩激动之色,兴奋地说道:“张大人,画中瀑布定是百丈漈。事不容缓,咱们快去青田县!”

张煌言摆手道:“你先别着急,再看看瀑布旁边这首诗。”葛明读道:“银河坠半空,摇曳成云雾,万斛喷珠玑,百丈悬练素。”

张煌言低声道:“这首诗是鲁王殿下的大臣张岱所作,描写百丈瀑景色,二位陪同我到嵊县走一趟。”葛明、戚玉齐声答应。三人匆忙吃完饭,又让酒保准备些干粮,付了银子,骑上马,急急向嵊县赶去。

次日上午,三人进入一片深山中。只见群山连绵,峰峦起伏,山高谷幽,云袅如烟,林茂竹修,溪水潺潺,景致蔚为壮观。葛明问道:“张先生,百丈瀑在何处?”张煌言道:“我亦未到过百丈瀑,听说就在这片山中。我们寻户人家,打听一下百丈瀑所在。”

行进约七八里路,进入一片树林中,前方传来哭泣之声。戚玉道:“哭声带有童音,似是谁家的孩子,不知为何出现在荒郊野外?”葛明着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